...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分经候脉法(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脉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脉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脉学专著。在此...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寸口脉微,阳气衰也,尺脉紧,阴气盛也,虚损多汗,卫败而不敛也。脉证见此,是绝阴而无阳也。...
...不知其所以然,若问何以一根脉管可以候如是之多,则将张口结舌,询王叔和之骷髅可也。总而言之寸口之用是用之小也。是诚有乎象,而无是乎脉。经云:“十二经皆有动脉”而切取部位无传矣。《内经》虽有三部九候之说,亦难得古人脉法之全豹。兹搜採散存民间之旧论,著...
...法),具体如下:(一)寸口诊法寸口诊法胎孕于《内经》的诊“寸口”,《难经》在《内经》基础上,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以内应脏腑,而成为如今的寸口脉法。寸口又名脉口,是手太阴肺经经气流经之地,手太阴肺经朝百脉,故寸口为“脉之大会”(《难经》)...
...者为表卫虚,尺肤热而红者为阴虚之极。七、独取寸口之医家,往往遇反关脉而不知,盖只取此一部脉无所参校故,有时竟遇大实证误投竣补之剂,徒令亢者益亢、害者益害,能不慎乎?八、太渊动脉偏内、偏外、曲张,或极沉濡而无病,或极洪实而无病,在太素脉法中各...
...专着,是脉诊的集大成。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脉学的发展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脉诊的诊察部位分为寸口诊法(寸关尺诊法),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以及遍身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具体如下:(一)寸口诊法寸口诊法胎孕于《内经》的诊“寸口”,《...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膻中,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 遍诊法 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
....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营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
...即肠,即脉代,乍至乍不至。大而沉即咳,咳即上气,上气甚则肩息,肩息甚则口舌血出,血出甚即鼻血出。变出寸口,阴阳表里,以互相乘。如风有道,阴脉乘阳也。寸口中,前后溢者,行风。寸口中,外实内不满者,三风、四温。寸口者,劳风。劳风者,大病亦发,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