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春题湖上》类型:四季 生活原文如下: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http://wenxue360.com/mingju/2615.html

旧案有败收功太速者_《读随笔》_中医论书籍_【岐黄术】

...尝读前人医案,有叙迭见败象,忽以一二剂挽回振起,三五剂即收全功者。此必非本元真阴真阳有败也。此必前误药,及病前有伤也。或伤于劳倦,或伤于忧怒,或伤于饮食,或伤于房室,正气未及复元,而即生病,故病本不重而似重,本不败而似败。败杂沓...

http://qihuangzhishu.com/683/128.htm

朝廷对于医者医方_《》_中医论书籍_【岐黄术】

...不过人自为而已,虽有书院名,每省不过数区,省外则无几矣。虽有院长号,每月不过数课,课外不他问矣。而何以八股盛于斯也?所谓风会之所趋,而当王者贵也。又实为富与贵之所驱,名与利之所使也,是可藉为方也。八股之外又有卷折,其 八股,尤为...

http://qihuangzhishu.com/291/5.htm

自记_《外科治全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术】

...昌性好,少时诵读暇,访求名医着述,见外与小儿痘两门,生死反掌,非比内证,尚可延迟待治。闻东台周舒轩先生精医术,昌往从焉,十余年深究精思,稍知梗概。继得郑西宾《痘必读》,虽集腋成裘,而分门析类,了如指掌。又得前明耿仁斋《麻科明镜...

http://qihuangzhishu.com/685/3.htm

中医流派、学派和派辨_【中医宝典】

...不同地域的人们,因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人文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特有的体质、生理病理特点、易感或多发疾病,最终形成地域色彩浓厚的医疗特点。因此,同一地域的医生往往具有近似的临用药特点。如孟河地多湿热,故用药以轻灵和缓见长。 我认为,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632.html

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思路在于发扬中医学术思想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相比未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实质是研究中医药学的,因而中医药学的发展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基础。如何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急需总结经验,以求得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入一新的领域。 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困惑与对策 新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92.html

脾肾两虚血瘀_《临实验录》_中诊治书籍_【岐黄术】

...耳,此血海空虚,络脉失养也,此时治,当健脾补血,充盈血海。拟归脾汤加白芍、生地治。按:崩漏一,原因种种,临床须详细辨识。因瘀致崩漏者,逐瘀为首选。若纯以止血,一如舍源而截流,即使断流,亦仅一时效。本案要点为腹痛出血,血下痛减,少腹拒...

http://qihuangzhishu.com/115/241.htm

华氏脉—中医的硬功夫......_【中医宝典】

...华氏脉是张树才先生十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它是以脉为基础,包括诊病、治病在内的“理法方药”的全部中医内容,你只需掌握了华氏脉的诊病精髓及其独创的治病思路,那么你的中医水平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为你开拓了新的视野,将为你以后的中医之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3.html

治总纲_《治心传》_中医论书籍_【岐黄术】

...吾尝叹今诊病,鲜不以捷为工,即延医者,亦以捷为能,何古今不相若也。夫诊病,必以审慎为本。若捷于按脉,乃市苟且之为,班断不如是。每治病,莫不以望、闻、问、切,细加讨论,然后辨标本,别表里、虚实异,参四时寒暑候,随症定方。虽...

http://qihuangzhishu.com/238/3.htm

序_《格致余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术】

...昌三十岁时,因母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遂取《素问》读,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疾,以药而安。因追念先子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鼻衄,幼弟腿痛,室人积痰,一皆殁于药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未明,至四十岁复取...

http://qihuangzhishu.com/339/2.htm

共找到422,2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