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大夫《尚书》兵部郎中充龙图阁待制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事兼判国子监止护军赐紫金鱼袋(臣)孙�撰 夫总群圣之道者,莫大乎六经。绍六经之教者,莫尚乎《孟子》。自昔仲尼既没,战国初兴,至化陵迟,异端并作,仪、衍肆其诡辩,杨、墨饰其淫辞。遂致...
...1083年(宋元丰6年),升邹国公。 1330年(元至顺1年),加赠为邹国亚圣公。 1530年(明嘉靖9年),奉为亚圣,罢公爵。 历代帝王追赠孟子的封号,是作为褒赏,表示尊荣。 明景泰2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
...人与动物的差别何在? 在今天,这已是一个人类学的命题了。可孟子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至于那一点儿到底在什么,他在这里没有说。不过,我们在《滕文公上》)里曾听他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
...关于“信”的问题,孔子、孟子都有表面上看来自相矛盾的说法: 孔子一方面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另一方面却又说:“言必信,行必果,孩在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一方面说:“君子不亮,恶乎执?”另一方面却又说...
...译文 孟子在齐国担任国卿,受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地的长官王驩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见,一起往返于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却从来没有与他商量过怎样办理公事。 公孙丑说:“王驩作为齐国国卿的职位不算小了,从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
...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道理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
...周霄很想知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孟子的时代,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古时候;而孟子他们的古时候,则是殷末周初之时。在殷时,是王族掌权,或是各地诸侯家族掌权,平民百姓是得不到做官的。到了...
...君权谁授? 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这也就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的看法。 可孟子却作出了与传统看法不一样的回答,认为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而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很...
...译文 盆成括到齐国当官,孟子说:“盆成括快要死了。” 后来盆成括果然被杀,孟子的学生们就问:“老师怎么知晓他将要被杀头呢?” 孟子说:“他为人小有才气,但是没有听说过君子的人生道路,这样就能招来杀身之祸。”注释 盆成括:人名,曾经向孟子...
...译文 乐正子随同王子敖到了齐国。 乐正子来见孟子。孟子说:“你也会来见我吗?” 乐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孟子说:“你来了几天了?” 乐正子说:“前几天来的。” 孟子说:“前几天?那么我说这样的话,不是正合适吗?” 乐正子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