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互涵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动以养形,静以养气,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成。实践证明,能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这些既矛盾又统一关系处理得当,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生。从内经“不妄作劳”,到孙思邈“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从...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1.htm

研究内容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例如]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所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他同时还指出药疗与食疗不同之处:“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他并引用扁鹊语...

http://qihuangzhishu.com/484/4.htm

春季养生概要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随着四季气候不同,在选择食物冷、热、苦、酸、辛、甘等性昧时也应有异。春季肝为主脏,酸与肝相应,可增强肝脏机能。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之中木能克土,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里所说:“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116.html

我国古代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养生学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皆有。既见于医家,亦见于文、史、哲诸学者中,学派诸多,异彩纷呈。 精神养生  黄帝内经从医学角度首次提出精神保养可以防病,并依据四时之气特点来调养精神。精神养生派认为,人思、虑、智、志、意、魂等均由神所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63.html

名家养生(1)——老子_【中医宝典】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是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意思。我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养生文化相比,中国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思想精华,汇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88.html

食后养生三法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以热手轻轻摩腹,手法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或以顺时针方向,用手掌环转推摩,均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肠消化功能。 图说13国养生绝学 食后宜缓行 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曾强调:“食毕行步踟蹰(要走不走样子)则长生。”可见,食后宜行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71.html

孙思邈以嚏治病_【中医宝典】

...多岁。 现代医学认为,打喷嚏能使横膈上升,带动内脏上提,久之对因中气下陷而致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有一定疗效。 摘自家庭中医药 文徐玉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47.html

中医养生:饭后要做三件事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热手轻轻摩腹,手法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或以顺时针方向,用手掌环转推摩,均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肠消化功能。 食后宜缓行---锻炼就是随“性”所欲 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曾强调:“食毕行步踟蹰(要走不走样子)则长生”。可见,食后宜行步...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830.html

黄帝内经中的暑天养生与防病_【中医宝典】

...□ 邓书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尹新中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作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条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991.html

明清时期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此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以保养真火为要。张景岳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景岳全书·传忠录论点,指出:“欲知所以生死者,须察乎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1.htm

共找到1,085,72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