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
...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
...诊”之一,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悬丝诊脉、摸脉断命运之说不可信。在临床诊断中,四诊合一、病证合参、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辨证施治。 ...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患病曾得到孙思邈可以教给卢照邻诊脉的要领,但不能给他灵悟的手指和心机,辨别出脉搏细微的变化,靠的不仅是手感更是心悟。所以,每天用心去感悟生活,就会发现美好、得到快乐、享受幸福。(辽宁 周文洋) ...
...伏人、侧人三人明堂图,故这一时期的明堂图也称作“偃侧图”。 较以往传统明堂图不同的是,孙思邈所绘图系彩绘,而且所用之色彩与相应经脉的五行属性相对应。绘图的尺寸采用正常人大小的一半高度按比例绘制。值得注意的是,孙氏所绘明堂人形尺寸采用的是《...
...太学顾仲恭,遭乃正(正妻)之变,复患病在床,延一医者诊视,惊讶而出,语其所亲云: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备后事。仲恭闻知,忧疑殊甚。举家惶惶,计无所出,来请余诊脉。按其左手三部平和,右手尺寸无恙,独关部杳然不见,谛视其形色,虽尪羸...
...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牵挂;挂念 [feel anxious;worry about]。如:悬结(...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唐朝初年南方时有瘟疫发生,孙思邈在常州一带行医,不舍昼夜抢救病人。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过了不久,又从小孩到大人流行起来。为了长期地预防和治疗此病,他经过潜心研究,发现葛洪《肘后备急方》中...
...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