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病证的传变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传变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传变多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及下焦,这种传变途径称之为顺传。若病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传心包。有的也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07.html

青筋牵方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青筋牵方肝腑脏温病阴阳毒。胆腑虚,为阴邪所伤,腰胁强急,脚缩不伸, 中欲折,目中生花,色苍苍者。柴胡(去苗,五两) 茯苓 栀子仁 半夏(汤洗) 大青(各三两) 桂心 竹茹 香豉 甘草(炙,各一两)上锉散。每服五钱,水...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zhiqingjinqianfang.html

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亦称气短。呼吸无力或浅表、急促的症状,病人自感的交换不足。由气虚所致。宜益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833.htm

胀满证_《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论云∶五积久而必心腹胀满。且五积以五脏不平,肝为肥,心为伏梁,肺为息,脾为痞气,肾为奔豚。皆聚结痞块,随所生所成之日,分推而究之,皆喜怒忧思,乘克胜克,相因相感。如斯等类,从五积法治之可也。但内所因,不待成积,即为胀满,亦当随其脏...

http://qihuangzhishu.com/627/585.htm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连茯苓汤 苁蓉牛膝汤 黄茯神汤 白术浓朴汤 紫菀汤 五味子汤 六叙论 本论 六时行民病证 静顺汤 审平汤 升明汤 备化汤 正阳汤 敷和汤 六凡例 卷之六 叙疫论 四季疫证 青筋牵二方 赤脉KT 治黄肉随二方 白气狸二方 ...

http://qihuangzhishu.com/627/index.htm

水肿 杜雨茂:辨奇难病证验案5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是不得法,尤其是不能坚持长期治疗之故。本例患者其病证所以顽固,乃因病邪深固,病损较重,正气耗伤,邪正双方形成相持局面,治疗难取速效,故先后共坚持服药达一年半之久,使其病情病机从根本上得到好转,而获邪去正复之效。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126.html

奔豚病脉证第八(论二首、方三首)_《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惊怖忧迫得之.从下上.上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疗.杀人方.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吴茱萸(一升) 生姜(一斤) 半夏(一升) 桂心(三两)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名汤.大气上胸膈中.诸病发时.迫...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yuhanyaolvejiyi/626-8-3.html

奇经八脉病证具体临床表现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阳维阴维病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阴阳不能自相维,则快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1、督脉病证——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大人癫疾,小儿风痫。 2、任脉病证——男子为疝气,女子带下瘕聚。 3、冲脉病证——从少腹上冲胸、咽、咳、...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66.html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_《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温胆汤胆虚寒,眩厥足痿,指不能摇, 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虚劳烦扰,因惊胆慑,在胸,喘满浮肿,不睡。半夏(汤洗去滑)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半) 茯苓(二两) 酸枣仁(三两,炒) 甘草(炙) 桂心远志(去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yinjiyibingzhengfanglun/627-12-3.html

溃的解释_溃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奔逃潰散。 三國演義.第二回:「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賊眾潰。」...

http://hanwen360.com/c/18698.html

共找到224,5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