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从后二说。以大小肠在腹中,位居至下,经言尺内以候腹,应候之于尺,不应与位处至高之心肺同候于寸也。愚谓脏腑相移,(如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赤,大便不通则肺气壅之类。)上下相关,诊之于寸,亦无不可。况二肠位虽居下,而其经脉皆上行,则候经于寸,候...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脉诊作为中医“四...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以此辨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但恐山野间卒无医者,何以诊候,故复说病证以辨之。...
...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由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将脉象的千变万化概括无余,成为诊脉时简易而颇切实用的方法。所以,后世医家称之为“六字诀”。《辨脉指南》称其为“脉中之神机”。《景岳全书》则称之为“诊家之纲领”。 上指寸,下指尺。在一般...
...脉诊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诊...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滑寿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59年 序 脉象大旨 左右手配脏腑部位 五脏平脉 四时平脉 呼吸沉浮定五脏脉 三部所主 ...
...命门之原气也。” 关于寸口脉脏腑分属,应以《脉经》为本。根据脉诊的发展,通过历代医家之实践检验,取其与义为长者补充。各家见解,对于五脏所主,基本一一致。对于六腑所属,分歧于大小肠及焦。据李时珍、张三锡所说,寸口脉是肺经脉动处,特藉以候五脏之...
...、后阴之病当主尺右。喻嘉言曰∶大小肠,阴之至浊者也。浊阴居下,安可以心肺清阳并诊,列于两尺是矣。李士材曰∶大小肠皆在下焦腹中,越中焦而候之寸上,有是理乎?合以左寸心配膻中,右寸肺配胸中,左尺肾配膀胱、小肠,右尺肾配大肠。张会卿曰∶大小肠皆...
...绍兴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王叔和独守寸、关、尺分部位,以测五脏六腑之脉者,非也。 慈溪赵继宗曰:脉诀言,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者,非也,心肺居上,为阳为浮;肝肾居下,为阴为沉;脾居中州,半阴半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