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及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室牵头,在各有关地、市、县卫生部门及民族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在壮族主要聚居区一一广西展开了大规模、长时间、组织严密的民族医药普查整理工作,与此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收集到...
...壮族地居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且多高山丘陵,树木茂密,故岚岳瘴疟、瘟痧疫疠均多发生。壮医对这些疾病所具有的传染性早已有所认识,如《镇安府志》载:"天保县,山深箐密,气候多戾……居此者,多中虚,四时均易感冒,或晴雨偶行,即疾疫流染。"...
...壮医认为脏腑气血骨肉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称之为脏腑,没有很明确的"脏"和"腑"的区分观念。颅内容物壮语称为"坞",含有统筹、思考和主宰精神活动的意思。如精神病出现精神症状,壮医统称为"坞乱"或"...
...二、壮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 (一)对岭南及...
...进行了一些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的观察和描述,如"蒙干多病嗽,则肺胆俱黑;欧铨少得目疾,肝有白点"等等,为中医及壮医对人体解剖及生理病理的认识提供了参考依据。 这次事件,除了说明统治阶级在少数民族地区肆施淫威、随意杀戮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医馆及民族医疗救助室。发表多篇壮医学术论文,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主要著作有:壮医《陶针疗法》、壮医《观甲诊病》《四季鲜花叶透穴疗法》《壮医源流综论》《壮医学术体系综论》《壮医花山气功》《壮医与壮药》等,是我国最早研究壮医药的专家之一。 ...
...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概念。加上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和影响,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更为广泛,自然也被壮医作为解释大自然和...
...专著。书中绘制了常用的陶针穴位图谱,并详细列出各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981年发表了《壮医源流综论》一文,对壮医的内涵及常用的传统医疗技术作了详细介绍。广西桂林铁路医院苏汉良医师曾对流传于柳州、河池地区的壮医脉诊法进行了初步整理,发表了《壮医...
...壮医以三气(大、地、人三气)同步为理沦基础,以"三道(谷道、气道、水道)"、"两路(龙路、火路)"学说为理论核心,强调"毒气"学说。 中医以阴阳五行(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学说为理论基础(用阴阳学说阐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及指导临床...
...添补进本草著作中,对我国药物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仍有很多经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本文就此拟作初步的探讨. 一、善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之一 (一)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据有关史载,今之壮族由秦初曾广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