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部位皮肤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断定冷脉或热脉,以脉象的缓急候疾病之寒热性质及病情之进退情况,尤其注意脉诊与面部望诊相结合。这种脉诊法可对某些危急重症进行预后诊断,还可诊察患者是否犯了食忌。 (三)甲诊 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在爪甲部位分布较多...
...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十余种治疗方法,创造了大量的验方、秘方,发明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技术,医学著作及名医随之产生,为壮医的初步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萌芽31 第二节 壮药学的发展32 第三节 方剂学的萌芽34 第四节...
...药物知识及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壮医方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壮族未能形成本民族的规范化文字,故壮医的医疗经验、单方、验方大多只能通过口授、耳听、心传的形式流传下来,遗失的固然很多,其中部分由于汉文资料记载得以流传下来。从唐宋时期的方书...
...壮医药经过较长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具有民族及区域特色的理论体系的雏形。在学术上具有与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不同的特点,即地方民族特色。它不是某个壮医个人创造的,而是无数壮医及人民...
...1949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49年,我国共有医院2600个,床位8.46万张。到1994年,我国医院总数已达67857所,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有14763所,乡卫生院51929所,城乡其他医院1166所,全国病床达到...
...赵飞燕《汉书·外戚传》记载了赵飞燕以微贱出身而贵为皇后的真实经历,至六朝以后署名汉代伶玄的《赵飞燕外传》、宋代秦醇的《赵飞燕别传》、明代古杭艳艳生的《昭阳趣史》几部小说,将赵飞燕形象渲染为嫉妒、狡黠、淫滥的化身。赵飞燕形象由历史真实向文学...
...的能力,故人类能与天地并存并保持“三气同步”。 壮医将人的精神活动、语言及思考能力,归结为“巧坞”的功能。故凡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在治疗上都要着眼于调整“巧坞”的机能。“巧坞”为上部天,位高权重,全身骨肉气血,内脏器官都要接受“巧坞”的指挥,...
...又渗透有汉医学的壮族医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文献记载的壮族医药大量增加 唐宋著名的本草学、方剂学著作及有关壮乡风土人情的《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岭表录异》等,都记载了大量的壮族医药经验,反映了这一时期壮族的医药水平。...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壮医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且丰富多彩的诊疗技法,大大地丰富了壮医的内容。 壮族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脉诊、甲诊、口诊等方面。详细内容见第六章第四节。 壮族的治疗方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到了这一时期,已形成了内...
...立春的节庆活动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鞭春牛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