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正江 唐平章 赵清正 [关键词] E1A基因 头颈肿瘤 人类腺病毒5型早期区域1A(Ad5.E1A)是近年来发现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它可 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对erbB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通过转录水平 抑制erbB2...
...据6月1日的《基因和发育》杂志报道,pan和gao两位科学家近日揭示了一种抑癌基因――结节性硬化(tsc)抑制基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 tsc的发病率为1/6000。研究发现,tsc1和tsc2两种抑癌基因中的任何一种发生突变皆可...
...为什么有些人每天睡4个小时就精力充沛,而有些人睡12个小时还是昏昏不醒?一个中美德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DEC2的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显著减少睡眠时间。这是科学界发现的首个可调节人类睡眠时间的基因。 研究人员在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
...在由立位到卧位或由卧位到立位时,可出现短暂的心律失常,如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可见图像有异常改变。 二、吞咽食物。一些患者在吞咽食物3到6秒钟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现心动过速、频繁早搏;有的则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狼吞虎咽”时...
...射频消融术可安全有效地根治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这是北大医院儿科李小梅教授近10年来临床实践的结论。如今,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心跳突然加速,心率高达每分钟200~300次。如果反复...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任何一类药物如洋地黄类等一样,都有明确的适应证,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病人都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一段时期,为数不少的临床医师一遇到包括良性早搏在内的心律失常,似乎没有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但...
...分别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DA)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模型以及外源性H2O2诱导大鼠培养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为基础,应用膜片钳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整体、细胞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了M3受体抗心律失常作用及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毒性作用破坏了移植手术的风险-获益平衡。W. P. Andrew Lee博士及其同事实验研究这一难题,找出了一种可以使宿主耐受同种异体肢体组织移植物的方法。 该方法仅用为期12天的环孢霉素治疗就使供体和宿主猪之间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应与下面的症状进行相鉴别: 1.室上性心律失常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包括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扑、房颤。其临床治疗措施已臻完善,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法、电击复律、药物治疗以及射频消融术等侵入性治疗方法,基本上可以控制...
...正在武汉进行的一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研究取得新的突破:注射基因药可治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5亿,中国发病率已达到3%。目前,对这一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只能通过使用胰岛素、药物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