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手法名。即法。《针灸大成》列作十二手法之一:“凡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一次,计六次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之状,庶使孔穴开大也。”参见法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44.htm

医学渊源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这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9-3.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头部摇摆颤动不能自制的症象。又名摇头。《证治准绳·杂病》:“头,风也,火也。二者皆主动,会之于巅,乃为也。”头有少阳经证与阳明府证之分。风火相煽,卒然头,项背强痛,为少阳经证,用小柴胡去参加防风;里实腹痛,不大便而头者,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84.htm

玉佩清,今夕为何夕?。全诗赏析

...出自:晚唐五代诗人毛文锡的《醉花间》 原文如下: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玉佩清,今夕为何夕?赏析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思念。 上片写法与前一首的上片略似,如汤显祖所评:“创语奇耸...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97.html

法_《厘正按摩要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周于蕃曰∶则动之。又曰∶寒证往里,热证往外。是法也,摇动宜轻,可以活经络,可以和气血,亦摩法中之变化而出者。一、摇头。两手托儿头,于耳前少上处,轻轻摇之,所谓赤凤摇头也。(《按摩经》)图附卷三。一、斗肘。(穴注上。)左手托儿斗肘...

http://zhongyibaodian.com/lizhenganmoyaoshu/770-11-8.html

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在药物使用上按照傣医的理论,使用复方组成,一方少则二,三种,多则三十余种药物不等,有方治病的,也有一病数方的。关于傣医学临床实践的记录则是大量散播于民间的医学手稿,这种手稿称为《旦哈雅》、《丙利雅》,医学手稿记录和总结了傣医们长期以来积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0.htm

序二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兢兢业业,惟恐不得此道之真传。今幸遇庆云阁先生临学,手出《医学摘粹》一书。范读之恍然如得渡津之宝筏焉。观其所着伤寒,将表、里、寒、热、虚、实之证,兼证,分类列清,以补原书所未及,发二千年未发之秘,真仲景之功臣也。所着杂证,取古方。其有古方所...

http://qihuangzhishu.com/648/3.htm

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针刺手法名。指出针时摇动针体的方法。《针经指南》列为十四法之一:“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出是也。”用于泻法。本法源于《灵枢·官能》:“大其穴。”②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保赤推拿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883.htm

_杂病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头部摇动、颤动的一种症状。病因各有不同。因胆火内郁而引动肝风的,见突然头、目眩耳聋、颈项强痛等。因阳明实热而引动肝风的,见高热面赤、腹痛便秘、胸闷烦躁等。因年老肝肾不足,病后气血虚弱,虚风内动的,头常不时摇动,多伴有其他虚弱症状。此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touyao-2182.html

十一针歌_《重楼玉钥》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针三部皆六根据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开无窒碍邪气退除病自消.针者.如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二三多者不过六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之之状使孔穴开大无有窒碍.庶邪气退除而病自愈矣....

http://qihuangzhishu.com/866/124.htm

共找到66,1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