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_《洗冤集录》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凡检验无之尸,宜说∶头发褪落,曲鬓、头面、遍身皮肉并皆一概青黑,HT 皮、坏烂,及被蛆虫咂破,骨殖显露去处。如皮肉消化,宜说∶骸骨显露,上下皮肉并皆一概消化;只有些小消化不及筋肉与骨殖相连。今来,委是无检覆本人生前沿身上下有无伤损它故...

http://qihuangzhishu.com/321/20.htm

经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中医学术的古典着作。《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汉以前的医书七部共216卷,称为经,即《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和《旁篇》等七种有关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原则的基础医学着作。后世有称《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jing-2002.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五)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言人之所未言,知人之所未知,启示当今,预测未来,这就是‘史识’”。 史学,是指知识、史学的理论。《隋书·经籍志》说:“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记,疏通远之士,使居其位。”尽管这样要求标准不甚完备,但其中“博”与“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3.html

论《景岳全书》_《必辨》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有案可证。药不执方,相宜而用。温凉攻补,用之得当,无非救人;用之不当,无非杀人。景岳专于温补,似乎人能学之,无余蕴矣,此则《景岳全书》之过。吾家向有此书,予其善而惜其偏,曾遍阅而驳正之,惜夷乱失落。后人有学医者,此书不可不读,特为买补...

http://qihuangzhishu.com/305/7.htm

和缓_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和缓即和兴缓二人,均系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官。 【和缓】 即和兴缓二人,均系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官。由于其在医学上的成就,后人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1.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经过史学家们长期的学术酝酿、研讨,筹划,最终在卫生部和老一辈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关怀下,动员组织了全国界(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专家学者,于1987年正式开始编写工作,《中国医学通史简编》各分卷历时八个春秋,经多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1.html

《李濂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原名《》十卷。明·李濂撰。刊于1513年。本书编录了明代以前的名医共72人的传记,其中卷一-五从历代史书(包括《左传》、《史记》以下至《元史》)中辑录医家列传;卷六-十作者参考有关文献,补写了张仲景、王叔和等一些古代医家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234.htm

《李濂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原名《》十卷。明·李濂撰。刊于1513年。本书编录了明代以前的名医共72人的传记,其中卷一-五从历代史书(包括《左传》、《史记》以下至《元史》)中辑录医家列传;卷六-十作者参考有关文献,补写了张仲景、王叔和等一些古代医家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22.htm

驳斥中医最激烈的十位名人_【中医宝典】

...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 陈独秀:“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 梁漱溟:“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97.html

共找到233,6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