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第三十五《疟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五,又见《灵枢》卷十二第七十九《岁露论》,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一《疟病诸候》,惟编次稍异。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疟者,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何也?□者,有云二日一发名...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二第十一.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阳经络者傍一寸,足阳明一寸,上踝五寸,刺三针之。刺痫惊脉,凡有五别:手太阴五取之,又足太阳输穴五取之,又手少阳经络傍...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勿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出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九卷。清·高亿注。刊于1867年。本书为《素问》全注本。每篇首记大意,次分段引录原文,其后分注、浅讲二项。注,为个别字词解释;讲,用较通俗文字对该段原文加以说明。其中刺法论第七十二、本病论...
...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九。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痈而热,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足少阳脉下胸络肝属胆,循胁里在腋下,故腋胁之间有痈大热,可刺足少阳脉□□之穴,五取之。热而...
...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亻亦)...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
...走火入魔的偏差。炼功用意的正确方法应为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似守非守,用意不用力。三椎人体部位名。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三柱骨人体部位名。指背脊天柱骨(第七颈椎)以下的第二胸椎的刺突部分。《简明医彀》:“肩胛际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