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辨证_皮肤病荨麻疹_【中医宝典】

...形态不一,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皮损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亦可相互融合成不整形、地图形或环形。②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③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有时此起彼伏,1日内可反复多次发作。④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21544.html

夏天不要拒绝出汗_【中医宝典】

...又一个夏天来到了,许多人都讨厌出汗时黏溻溻的感觉,还有人怕身上的汗味儿招人烦。面对户外的骄阳,许多人选择待在有空调的地方。但是,汗腺是人体的“天然空调器”,在夏天更不能拒绝出汗。 ■出汗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人的身体分布着300万左右的汗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590.html

色藏部位易难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安于胸中,真色以致,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乎?(肺心肝脾之候,皆在鼻中,六腑之候,皆在四旁,故一曰次于中央,一曰挟其两侧。下极居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故曰王宫。惟五脏和平而安于胸中,则其正色自致,色不见,明堂必然清润,...

http://qihuangzhishu.com/481/85.htm

大小肠脉诊部位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正是大肠与小肠。仲景《伤寒论》谓“阳明之为,胃家实是也。”主证为燥屎内结,法用攻下。据证据法,皆是肠肠治,而非胃病胃治也。书中明言“有燥屎在胃中”,实为“有燥屎在肠中”,此属常识,已不须之矣。综上所述,大肠诊在右关,小肠定于左关,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7.html

中医分泌物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健康状况,做到胸中有数。 古人说:“凡必察其下”,也就是说,医生看病不但要查病人的“五脏”、“六腑”,也必须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古人的经验已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承认。现在的医生通过化验病人大小便诊断疾病,在医疗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诊察手段。其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804.html

与辨证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与辨证相结合,先,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明确诊断。但同一疾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或...

http://qihuangzhishu.com/80/10.htm

出汗_《血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亦有阴阳两虚.自汗盗汗者.宜归脾汤加麦冬五味子.或当归六黄汤加附子.又有大汗亡阳者.在杂病亡阳.则单属阳虚.失血家大汗亡阳.则兼是阴虚.阳无所附.非大剂参附汤.不能回阳.继用独参汤养之而愈.此论血家出汗.与杂证出汗有别.参看汗血发热门更...

http://zhongyibaodian.com/xuezhenglun/686-10-6.html

为什么要患者多活动、多出汗?_皮肤病牛皮癣_【中医宝典】

...皮肤的代谢产物排泄有两个途径,一个经由血液循环、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另一个就是由汗腺代谢。汗液的成分和尿液的成分基本是一样的,只是浓度不一样。患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就是微循环障碍,有皮损的地方就不会出汗,经常出汗的地方就不会出,许多患者一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19878.html

口腔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观察口腔包括观察口唇、口腔粘膜、齿、牙龈、腮、咽喉等部位。现将各部异常表现和阐述如下:1.口唇正常小儿口唇颜色嫩红而润泽。唇色淡白为脾虚血少,多见于贫血;唇色鲜红为邪热初盛;焦红为心脾郁热;唇焦紫黑,为血热伤阴;环唇色青为肝木乘脾...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93.htm

脉搏_《常见病自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比较。一 脉搏的速率脉搏速率即指脉搏的速度而言,通常以每分钟搏动次数来计算,简单的方法可测10秒或30秒的脉搏数再乘以6或2,即为每分钟次数,但稍有失准确。正常人的脉率,可因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男性约为60~100...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jianbingzice/133-5-10.html

共找到191,9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