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怀远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卷之一\伤寒 伤寒论 两感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 太阳 阳明少阳 三阴论 三焦 阴证 阴虚 内伤 表症 里症 热症 ...

http://qihuangzhishu.com/735/index.htm

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_《质疑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六经,或中于手之六经,非若伤寒之有次第传焉者也。若谓中风六经形症,即是伤寒六经形症,是欲以治伤寒之法治中风,其不至于杀人也几希矣!若中风,则十二经皆有见症,而不止于六经也。如四肢不收、手足拘挛者,风中足太阴脾也;口眼 斜、口噤不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lu5586/274-6-0.html

情志内伤_情志内伤的原因、情志内伤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情志内伤也可以称作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属精神致病因素,是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七情本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耐受程度,使人体气机紊乱,阴阳气血...

http://jb39.com/zhengzhuang/QingZhiNeiShang343078.htm

洁古老人内伤三阴例_《阴证略例》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曰∶人之生也,由五谷之精气所化,五味之备,故能生形。经曰∶味归形。若伤于味,亦能损形。今饮食反过其节,肠胃不能胜,气不及化,故伤为脾。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失四时之调养,故能为人之病也。经曰∶气口曰坤,口乃脾之候,故脾胃伤。气口紧...

http://qihuangzhishu.com/871/5.htm

李杲的脾胃内伤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李杲师从张元素,深受元素医学思想的影响,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创立了以“脾胃论”、“内伤”为主的理论学说,成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医家之一,对金元医学的繁荣和后世中医学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在学术上,他独称一时,归纳而言,可以概括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9.htm

酒人多中风说_《叶选医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强气雄,不能为害。中年以后,经脉骨肉,皆糟粕之味,所积谷食渐减,蒸胃腐肠,虽或色泽荣华,而中实败坏。譬之本根朽蠹,未遇狂风耳。丹溪中风主湿与痰,虽未尝专指曲,然致痰湿者,莫盛于酒。岂徒以衽席议虚哉?若酒色并嗜之流,又为双斧伐木,其仆可立而...

http://qihuangzhishu.com/768/24.htm

论治法_《中风》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如漆树,日久不取漆,则必胀闷而枯。用树皮行津,以比卫阳之汗,其理至确。凡过汗亡阳者,即亡卫阳耳)。是以欲卫气之根本强,则当油草并加,不可专用热药,欲卫气之枝叶盛,则当散敛兼施,不可专用补药。凡治病养生皆然,不独中风也。八方之风,虽有寒热之...

http://qihuangzhishu.com/277/20.htm

《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病 中风 臌膈 寒热虚实真假 内伤外感 病情传变 病同人异 病症不同 病同因别论 亡阴亡阳论 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 卒死 病有鬼神 肾虚非阴症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 胎产 病有不必服药 卷上·方药 方药离合 古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60/index.htm

中风_《丹溪治法心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大率主血虚、有痰,以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作血虚挟火与湿。大法去痰为主,兼补姜汁不可少。《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刘河间以为内伤热病;张仲景以为外邪之感。风之伤人,在肺脏为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详见《医要》)。痰壅盛者,口眼歪斜...

http://qihuangzhishu.com/714/5.htm

药饵_《中风》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昔扁鹊但脉书(即《难经》),未传禁方,故无方。因未遇传人,而遽遭李谧之害也(秦国太医自以技不如扁鹊,使刺客害之)。《神农本经》、伊芳尹汤液又无传书,往往为后世所淆乱。张仲师有《金匮方》,亦多散逸。如葛雅川、孙思邈之徒,皆剽窃《金匮方》...

http://qihuangzhishu.com/277/21.htm

共找到88,2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