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证先兆特点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疾病在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往往都有其先兆显露,注意捕捉这些“发露”,有利于及早控制疾病的传变和扭转病势的不利倾向。张仲景十分注意变证征兆,在《伤寒论》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以脉静或数急作为传与不传的标志(4条),又以无大热而躁烦视为阳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3.htm

昏迷先兆及其临床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昏迷系急证、危证疾患,病势均较凶险,并且缺少先兆信号。有的昏迷类型是突然发生,毫无先兆可查,有的昏迷类型虽有一定先兆信号,也是出现的较晚,因此昏迷先兆较难发现,但仍有一定披露可寻,由于昏迷病因较为复杂,故分述如下:一、实闭型昏迷先兆实闭型...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40.htm

闭证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闭证属危重急症,由于五脏六腑皆能导致闭证,故先兆信号多先披露于相应的脏腑……第一节 概述闭证属危重急症,包括内窍闭及外窍闭两大类,内窍闭属于脏窍闭,外窍闭则包括腑窍闭及五官九窍闭。第二节 闭证先兆及其临床意义一、心闭先兆心闭指心窍闭阻,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11-2.html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结缔组织性疾病又称胶元性疾病,发病率不低,并且病情表现复杂,尤其易损害内脏,故常常被列为疑难病之列,其中以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为多见。本病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兆常从肾的阴阳失调披露于外,故早期发现并非难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9-9.html

血的概念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充分发挥其生理作用。血与气相对而言,属性为阴,故又称为“阴血”。由于营气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故又有“营血”之称。 中医藏象学说的建立,经历了由实体向功能模型演化的过程,以象测脏方法建构的脏腑概念,已具有实体与功能模型双重属性。血的概念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50.html

癫痫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癫痫的发生率竟高达人口的千分之一,可见探索早期先兆对本病的现实意义。由于癫痫是一种胎传疾患,与风痰至关,故远期先兆多隐藏于潜证之中,而近期信号则常以风兆、痰兆为先露……一、概述癫痫是一种发作性昏仆、抽搐、呼叫、口吐涎沫的疾病。《内经》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80.htm

痿证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痿病多虚,五脏皆能致痿,非独肺也。五脏不足是产生痿病的土壤,故痿病先兆隐藏于五脏(尤其为肝肾肺)异常的潜证之中……一、概述痿证,指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病证,日久呈现瘦削无力,尤以下肢无力为着。痿证包括痿躄(肺痿)、脉痿(心痿)、筋痿(...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83.htm

先兆及反应治疗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脾虚型早孕先兆早期先兆 该型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脾运不健,孕后由于气血聚以养胎,致脾胃愈弱,因升降失常而脾胃不和。又因冲脉隶于阳明,孕后血海气盛引冲气上逆,致胃气失于和降,故恶阻频作。先兆证为乏力,倦怠,食少,恶吐清水,晨起尤甚,大便...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17.htm

七情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七情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病机理论是形神统一的理论,形病神必病,心神为形体的主导,即中医强调精神活动是主宰一切的。如《灵枢·本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中医对心理病机的论述是以情志学说为概括的。中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28/60.htm

辨析11种中风的先兆_神经内科中风_【中医宝典】

...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偶尔呛咳,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吞咽神经核受损,导致咽部感觉丧失,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所致。研究表明,这种麻痹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若及早给予脑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不仅有利于治疗吞咽麻痹,还可能预防中风猝发。 手指麻木手指麻木的异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399.html

共找到6,9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