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拔罐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青紫: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发泡...
...比如,可通过健脾开胃、通调二便、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内服外治或可通过营养摄入、体育煅炼、行为纠正、心理指导等方式调治儿童“亚健康”。 对于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的...
...开水一般能够缓解。初次使用及儿童、体弱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拔罐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引起气胸。拔罐后局部有些潮红、搔痒,不要乱抓,经几小时后即可消散,如果起罐后出现小泡,用消毒针刺破流出液体后,涂以龙胆紫药水,以免感染。另外还要...
...小儿厌食症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 分钟。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
...充血、瘀血,并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达到强身保健效果。拔罐法具有祛散风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清热拔毒等作用。用于保健拔罐的方法很多,作用各异,如循经走罐还能改善经络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
...拔罐疗法又叫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数千年而不衰,早在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一书中就...
...2-19-3)。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寒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二)治法 (1)选穴 关元、肾俞。 (2)...
...部位,见图2-2-1]。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2-2-2)。 图 2-2-1 肺俞、身柱、风门 图 2-2-2 外关 (3)拔罐方法 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2.方法...
...拔罐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进行治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