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总论_《温病条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古称难治者,莫如小儿,名之曰哑科。以其疾痛烦苦,不能自达;且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其用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惟较之成人,无七情六欲之伤,外不过六淫,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tiaobian/681-10-2.html

儿科要略》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吴克潜 自序 第一章 出生前后 第一节 胎中之教养 第二节 临产之处置 第三节 初生之去毒 第四节 急症之疗治 第五节 儿科之诊法 第二章 养育方法 第一节 哺乳时期 第二节 孩童时期 第三章 儿科特征 第一节 脐 第二节 丹毒 ...

http://qihuangzhishu.com/688/index.htm

《小儿证直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又名《钱氏小儿证直诀》、《小儿证真诀》。三卷。宋·钱乙撰,由其门人阎孝忠编集。书成于1119年。是我国现存儿科专着中最早而且内容又较完整的一种。本书有仿宋刊本及清武英殿聚珍本二种。前者是原书的复刻本,后者是辑佚本,内容略有出入。...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073.htm

《小儿证直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又名《钱氏小儿证直诀》、《小儿证真诀》。三卷。宋·钱乙撰,由其门人阎孝忠编集。书成于1119年。是我国现存儿科专着中最早而且内容又较完整的一种。本书有仿宋刊本及清武英殿聚珍本二种。前者是原书的复刻本,后者是辑佚本,内容略有出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21.htm

儿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卷35则详列各种灸法,并提出“若病大动,手足掣纵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节后。”他们提出的治疗惊痫的原则和措施,至今仍有参考价值。隋唐时期,儿科治疗方法丰富多彩,主要有内服、外治、针灸三类,内服药物的剂型有汤、膏、丹、丸、散等;外治法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53.htm

用药宜论_《脾胃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凡治病服药,必知时、经、病。夫时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大法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耕耨科斫,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陈致新,而使阳气易收也。冬周密,象万物之...

http://qihuangzhishu.com/811/13.htm

儿童使用成人:一种存在严重隐患的普遍现象_【中医宝典】

...用大部分是把成人用药分割后使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儿科专用药可以直接服用。因此,药房每天有两名细心的药师专门负责小儿用药的分割工作,不敢有丝毫马虎。 即使是一些专职儿童医院,儿科专用药物也不超过50%。有些小儿专用剂型(如宝咳宁颗粒、头孢氨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908.html

疮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疮者,最恶症也。此痘一出,诸痘不能宣发成浆矣。─曰胃,二曰火禁,三曰水,四曰,五曰寒。胃者,因毒火炙热,不能发达于外,是以脾胃溃烂,其外出之痘,在于唇口之间,而四五点相连,诸痘未浆,此痘先已黄熟,是热毒内攻,胃已腐烂,诸痘...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31-33.html

方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必至。若轻以授人,必生轻易之心,所以方家往往爱惜,此乃人之情也。一则恐发天地之机也。方之,其制法必奇,其配合必巧,穷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少犯禁忌,则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有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灵枢》服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6-5.html

使用喹诺酮类注意什么_【中医宝典】

...主张把喹诺酮类作为7岁以下儿童的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的应用,需掌握以下原则:只用于细菌(包括支原体、支原体)感染;用于药敏试验显示只对喹诺酮药物敏感的细菌感染;一般疗程1~2周,必要时可延长。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521.html

共找到174,0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