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变化的这一种情况,所以临床上还必须望、闻、问、切合参,不能单凭切脉即下诊断。 明·孙一奎说:“辨证必合色脉,问动止,聆音声,察饮食。”结合,互相参考,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其细节,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中医_【中医宝典】

...中医切诊 中医望诊 中医闻 中医问诊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sizhen-895-2.html

王正公_、阳明经腑同病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郑×,男,3岁。初诊:1979年11月24日。主诉:高烧5天,某医院儿科诊断为病毒性感冒。经青霉素、克感敏、吗啉呱治疗,表热虽减而里热甚炽。腹胀,大便3日未行。查:口腔及舌尖溃疡糜烂,齿龈肿痛,日夜啼哭,不能吞食。苔黄厚腻,口臭,唇燥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zhenggong/504-4-4.html

石仰山_中以问诊为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望、问、闻、切,望、闻、切可以由医生本人潜心观察、仔细检查可得,但问诊必须病人的配合。一般治病用药首先识病,要识病必先获取证的信息。故诊病时首先要细问病情,知病之来、病之演变、病之现状,方可知病之起始。疾病过程,病之深浅。以及病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yangshan/595-6-4.html

透关射甲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关射甲”,多属病势凶险、症情危重,但也不是绝对的,还须结合全面分析。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touguanshejia-1389.html

寸、关、尺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总的来说是“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的原则。此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不同的切按方法,从各个方面比较以求得正确的脉象,进而与结合分析,才能得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cunguanchi-1252.html

小量应用附子的体会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糖尿病、冠心病史。合参,辨证为太阳、少阴合病,风寒外束,阳虚寒凝,治宜温经解表,温通心阳,方予麻黄细辛附子汤、葛根汤、桂枝甘汤合方加味:炮附子6克,麻黄、细辛各12克,葛根40克,桂枝、白芍、狗脊各30克,炙甘草、白术、生姜各15克,大枣7...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043.html

儿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两宋时期,以钱乙为代表的儿科医家在儿科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1世纪北宋政府设立的太医局中有“小方脉”即儿科。针对当时社会情况,政府还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法令,乾德年(962),诏令“士庶敢有阉童考,不赦”(《宋史·太祖纪...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1.htm

尤重望、切,方治芳淡轻灵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绍派医家在临床诊察疾病时,特别重视中的望和切。俞氏曾谓:“凡伤寒时病,须先观病人两目,次看口舌”,其后之何秀山、赵晴初、胡宝书、曹炳章等均然。他们认为“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系则上入于脑,脑为髓海,髓之精为瞳子。凡病至危,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39.html

要点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妇科疾病的要点,在对全身症状了解的同时,着重阐述经、带、胎、产方面的诊察方法。在临床上必须合参,不可偏废。一、望诊根据妇科的特点,望诊时除观察患者的神志、形态、面色、唇色、舌质、舌苔外,应注意观察月经、带下和恶露的量、色、质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5-1.html

共找到183,5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