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_《伤寒指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绝少.类症尤多.苟不辨明.未免有毫厘千里之差.准绳独以类症弁诸首.亦以辨症为先务也.用仿其意.首列类症.凡同伤寒之例而治者十一症.不同者八症.共一十九症.庶临症者得其先务云.冬温 春温 寒疫 热病 湿温 风温 霍乱 痉 湿痹 风湿 中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hizhang/934-6-1.html

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辨证体系的作用,就是为了便于指导临床诊治实践,伤寒与温病融合之后的热病辨证,已经无法回归到《内经》的水平,因为其体系无法容纳后世外感热病学说的丰富内容,所以必须开放体系,容纳古今、未来关于外感病证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862.html

瘟疫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无非外邪之病,但染时气而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是即瘟疫之谓。古人有云∶瘟证因春时温气而发,乃因郁热自内而发于外,初非寒伤于表也,故宜用辛平之剂。治与正伤寒用麻黄者,不同也。此说固若近理,而实有未必然者。盖瘟疫若非表证,则何以必汗而后解?故...

http://qihuangzhishu.com/124/131.htm

瘟疫附_《医效秘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瘟疫者,因伤寒之热未已,更感时行之气,而为瘟疫也。其症身热头疼,烦渴呕逆,或有汗,或无汗。皆由温热相合而成,治宜寒凉解热为主。经曰、更遇温气,变为瘟疫。则知是再感温气而成瘟疫,更感温热而成温毒者也。何活人书混注冬温症下,而百病歌强以冬温温...

http://qihuangzhishu.com/815/34.htm

伤寒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即伤寒坏病。见《诸病源候论·伤寒诸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坏伤寒者,以医者不阴阳,错谬下汗,置病不解,坏证乱经。又伤寒过经,热留脏腑,病候数变,久而不差,阴阳无复纪律,皆名坏病。”参见坏病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584.htm

论初诊用药_《知医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患之脏腑,岂堪破烂、枯焦乎?若夫用下,更宜慎之又慎。六淫之邪,如风寒便闭,腹痛拒按,热邪传里,神糊谵语,可以用下,然非瘟疫,亦下不可早。至暑湿亦可用下乎?戴北山《瘟疫明辨》,较胜于吴又可《瘟疫论》。然其书止气一条,谓瘟疫必作尸气,不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12-0.html

《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十三、《归砚录》 第二章 分论 一、考证温热名义 二、论伤寒成温之理 三、论叶派治温热之误 四、温邪上受解 五、温热久在一经解 六、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 七、温热病说 八、伏温论 九、伤寒温热疫邪传入不同 十、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 ...

http://qihuangzhishu.com/723/index.htm

《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三、《归砚录》 第二章 分论 一、考证温热名义 二、论伤寒成温之理 三、论叶派治温热之误 四、温邪上受解 五、温热久在一经解 六、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 七、温热病说 八、伏温论 九、伤寒温热疫邪传入不同 十、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index.html

伤寒指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吴坤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花序 自序 卷一 类伤寒 察舌辨症法 部位 形色 诊察 察舌辨症歌 察目法 六经本病 太阳总要述古 太阳本病述古 发热 恶寒 恶风 头痛 项强 体痛 太阳兼经新法 太阳阳明 太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hizhang/index.html

《松峰说疫》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吴又可疫有九传治法中先里后表 瘟邪止在三阳经 伤寒认作瘟疫伤寒发斑 内伤寒发黄 汗无太早下无太晚 郑声 褚氏春瘟夏疫 卷之五·诸方 避瘟方 除瘟方 卷之六·运气 五运详注 天干阴阳配合化为五运 六气详注 阴阳配合五行运化五方位 ...

http://qihuangzhishu.com/699/index.htm

共找到129,2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