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失调之痞证也。盖中士,虚衰则水湿失运,脾胃损伤则升降障碍。热笼于上而呕恶,寒积于下而泄泻。至于治法,则以补脾胃、通痞结为其首要,然止吐泻、调寒热、补中启痞之方,莫过于半夏泻心汤者。拟:半夏10g 黄芩6g 黄连4.5g 党参10g 甘草...
...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分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所以谓之泻心者.谓泻心下之邪也.痞与结胸.有高下焉.结胸者.邪结在胸中.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痞者.邪留在心下.故治痞曰...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方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方在太阳五(方【1】)。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下后复汗,阳亡土败,遂成痞证。而外见恶寒者,表未解也。盖阴气外束,阳郁不达,则见...
...目录 《温病条辨》半夏泻心汤去人参甘草干姜大枣加枳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半夏泻心汤去人参甘草干姜大枣加枳【处方】半夏6钱,黄连2钱,黄芩3钱,枳实3钱,生姜3钱。【功能主治】呕甚而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
...主伤寒下早,心满而不痛者为痞。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 水一斗,煮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加甘草一两,即甘草泻心汤。治痞硬吐痢,加生姜四两,即生姜泻心汤,治...
...不同评价,应该辨其是非;更重要的是《楚辞》的主要作品《离骚》是否符合儒家经典,需要辨其异同;再就是《楚辞》中屈、宋以后的作品,成就不一,需要辨其高下。这也就是本篇的主要内容。 全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证汉代刘安、王逸等各家对《离骚》的评论...
...(附∶自拟变通方)心下痞病,有宜并凉、热之药为一方,而后能治愈者,《伤寒论》附子泻心汤所主之病是也。试再详论之。《伤寒论》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附子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半夏泻心汤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若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此主之。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人参 炙甘草 干姜(各三两) 枣(十二枚)水一斗生姜泻心汤治伤寒汗解后,胃...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呕而发热.柴胡症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满而不痛.以此汤主之. 若加甘草去参.即甘草泻心汤.治痞硬吐利.若加生姜.即生姜泻心汤.治痞硬噫气.辛入肺而散气.半夏干姜之辛.以散结气.苦入心而泄热.黄芩...
...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我们用《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治疗本病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方药:黄芩10克,黄连10克,大黄15克,丘疹型加玄参15克,赤芍12克;脓疱型加蒲公英30克,连翘20克,水煎服,隔日一剂,连服7日为1疗程。近年来,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