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因于内伤——麻仁丸到润肠丸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麻仁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全方组成为: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蜜和丸。247说:“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润肠丸出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273.html

曾国藩读经窍诀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对于经典,熟读强识是非常重要。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个口诀尤其适用于经典学习。学后世书,我们不用读百遍,有时一遍就行了,而经典,非读百遍不行,尤其是像伤寒论这样典籍。有些人读经一二次就想过关。一二次没有感悟,就以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6.htm

方证相对是辨证论治典范——兼与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今以方证同,比类相对,须有检讨,仓卒易知。”这表明,孙氏最初见到伤寒论条文,在“证”下面没有“方”衔接。孙氏经过一番研究、编次,改为在证之下衔接相对应方子,使方随证立,互不分离,仓猝之际,便于检用也。 孙氏这种改进,刘渡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269.html

与病机并重条文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才是完全。这才是一个完整合式。我们看伤寒论这别具一格条文,一个言病,一个言气宜,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勿失气宜。”精义已然活脱脱地在这里展现出来。读金庸笑傲江湖,高手过招往往不露痕迹,而我们看张仲景撰用经典却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06.htm

万变不离其经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经典内涵,经典潜力。让我们经典每一句话都感到不可小视,如果我们经典建立了这样信心,然后变被动为主动,利用经典去主动思考一些东西,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我坚信,我们内经里面,必定能够找到解决艾滋病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8.htm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发展)_【中医宝典】

...取唐高宗之女金城公主时,再次内地带来了王药珍等许多医药理论经典。 公元708年出生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精通各种文化,尤其是医学。他从事医学一生,做了无数利众事业,当时在我们西藏祖先们所创造医学理论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古印度、尼泊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75.html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有的人提出成无己所称半表半里是错误:“张仲景本无半表半里证之说,伤寒论148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提出了半表半里一语,实为误解。”松冈考证结论明确指出:“东洋医学将外和表,经常作为具有同样意义词语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中医药引入英国意义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漫长几千年中发展是何其缓慢。到了当代,我们仍然没有一位中医大师能写出一部可以超越或者颠覆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中医理论著作。如今,无数优秀中医大家似乎更乐意弄出几个效验秘方,而不是花大力气中医基础理论做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果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62.html

伤寒论新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余元言撰于1939年。作者伤寒论条文,编次上有所变更;原文诠释,除选取前人有关学说外,颇多个人见解。余氏认为张仲景只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书中删去烧裈散方,认为此方“不可恃”。由于作者受中西汇通观点影响,...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4.htm

伤寒论新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余元言撰于1939年。作者伤寒论条文,编次上有所变更;原文诠释,除选取前人有关学说外,颇多个人见解。余氏认为张仲景只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书中删去烧裈散方,认为此方“不可恃”。由于作者受中西汇通观点影响,...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4.htm

共找到1,098,5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