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3、实验室检查 ①凝血象检查见凝血时间延长(轻型可正常),凝血酶原消耗不良(约占70%患者)。②凝血因子测定异常。 血友病的诊断指导 男性患者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血肿形成,血浆FⅧ:C或FⅨ:C少于 % 有出血的性联家族史即可诊断血友病...
...情况,接种后4天死亡的小白鼠作为非特异性死亡计。4 待检血清效价按下列公式计算:相对效力=待检血清ED50的倒数/血清标准品ED50的倒数血清效价(IU/ml)=相对效力×血清标准品的国际单位...
...12个(从Ⅰ-Ⅷ,其中Ⅵ并不存在)。习惯上,前4个凝血因子常分别称为纤维蛋白原(因子Ⅰ).凝血酶(因子Ⅱ).组织因子Ⅲ)和钙离子(因子Ⅳ)。未编号的是激肽释放酶原子的命名及其部分的特点见表3-1。表3-1 血浆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罗数字编号名称...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也有少数显性遗传类型的报道。 (二)发病机制 FⅤ是由肝脏和巨核细胞合成的单链糖蛋白,血浆浓度7μg/ml,半衰期约12~15h。除存在于血浆外,巨核细胞和血小板α-颗粒中也存在。血小板FⅤ约占...
...乙肝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保护性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在初次感染乙肝后6-23周出现,可持续数年,HBsAb阳性...
...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二)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25ml浓缩血小板约含有70%200ml新鲜血内的血小板。理论上,成人输注1u血小板可升高血小板5×109/L,输注总单位数理论上应使血小板升到(40~60)×109/L...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保护性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在初次感染乙肝后6-23周出现,可持续数年,HBsAb阳性表示已经获得...
...计算8 结果判定待检样品的效价每剂量应不少30IU。如95%可信限大于50%~200%,则95%可信限的低限效价应大于30IU/1个人用剂量。(二)豚鼠毒素攻击法1 免疫及攻击用生理盐水将吸附白喉类毒素标准品和待检样品稀释成等比间隔的3~5...
...普通试管方法敏感,但也只能检出Ⅷ:C<4%的血友病患者,目前应用较少。[参考值] 玻璃皿法:97~160s试管法(PRP法):90~160s(PPP法):90~200s(ART法):<50s[临床意义] 同凝血时间测定。但较为敏感,某些轻型...
...复合因素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脏疾病、遗传性联合凝血因子缺乏症。 (二)发病机制 生理情况下,参与止血的三要素为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