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补丸方_《验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制) 肉桂(一两) 鹿茸(二两无则鹿胶代之) 五味(一两) 蜜丸按∶上方主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凡舌见黑色滑润,而形色...

http://qihuangzhishu.com/234/50.htm

证更应察机用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效霞《回归中医——对中医基础理论的重新认识》(以下简称《回》书)一书考证得出:“证的概念,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证与并无区别。因此,“辨证论治”及其衍生出的“方证相应”都是在强调“症状”,即对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70.html

养荣汤倍肉桂方_《验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但服此方,诸悉退,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但十全大补只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虚不到,虚而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后凡用本方加减者,主治并同。凡舌见黄色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234/18.htm

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_《验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熟地(四钱) 白芍(二钱) 当归(二钱) 丹皮(钱半) 麦冬(钱半糯米拌炒) 人参(一钱半) 白术(二钱半土炒) 甘草(一钱炙)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按∶上原方主治,凡伤寒热退后,有难补之阴,有易动之阳,皆当养之。此以其见,或汗后...

http://qihuangzhishu.com/234/38.htm

金匮肾气丸方_《验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而气不能化也);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气喘痰盛;或已成水,其效如神。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黄丸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234/47.htm

序_《奇汇》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人往矣不朽者,言与德功并重,士不良相即良医,载籍极博,轩岐之所以寿世也。抱元子长水名裔,资敏学优,好着述,河洛之元机,羲周之秘蕴,钩深致远,一一寓之于医。医之为业,代有名家,摅所得以立说,汗牛充栋。抱元子以为我既托诸空言,不如载之之...

http://qihuangzhishu.com/737/2.htm

随笔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服利痰润肺少加表散之剂,数服全愈。邻村刁××,年二十余,自孟冬得喘。迁延百余日,喘益加剧,屡次延医服药,分毫无效。其脉浮而无力,数近六至,知其肺为风袭,故作喘。病久阴虚,肝肾不能纳气,故其喘浸剧也。即其脉而论,此时肺中之风邪犹然存在,欲以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39-1.html

脉诊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不少的业内人士在私下里道出来。试问,古代众医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村落,不会诊脉,何以立足?而且纵观大医证,每于疑惑不前之时,诊脉以辨吉凶。 坦白地说,中医不靠脉诊,只依靠望、闻、问谁能认得清,认得准老百姓的疾病,长此以往人们还敢相信中医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论辨证论治十(1)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护理,概称“辨证论治十”。每一对疗效都有直接影响。前五为广大中医所熟悉、常用,后五不是所有中医时时都能注意到。本版今起将赵法新对“辨证论治十”的论述分次陆续刊出,敬请关注。 审求因 所谓“审求因”,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和经验,对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770.html

六味饮合生脉散方_《验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泽泻(钱半) 五味(钱半) 人参(钱半) 麦冬(钱半)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变为朝热咳嗽,消渴虚劳,及水沸为痰等。易曰∶“雨以润之”。此方是也。凡舌见黑色...

http://qihuangzhishu.com/234/46.htm

共找到178,3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