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标准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_【中医宝典】

...药材、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cDNA基因文库,保护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资源。 5.2 优质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示范研究 中药质量标准的系统评价研究的最终目的,绝不是被动地对中药材进行检测分析,而是通过科学的、客观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941.html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建设应“提速”_中药图谱_【中医宝典】

...编者按:指纹图谱技术被认为是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化的有效解决方案。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长期的过程,需要积累大量的资料和经验。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合理保存和管理些信息势在必行。有鉴于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研究的紧迫形势,本版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245.html

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有据可依——“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鉴定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地方适合栽种哪种中药材,只要用它分析一下就了然于胸了。 据了解,该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方法研究基础上完成的。课题组针对中药材种类多、特性各异、地理分布区域复杂的特点,首先建立了气候因子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国家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19.html

我国建成开通首个藏医药数据库网_【中医宝典】

...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进行中国藏医药系列数据库的建设。 据了解,中国藏医药系列数据库包括藏药资源数据库、藏医药文献数据库、藏药成方制剂数据库、藏药研发机构数据库、藏医药专家数据库等子库。藏药研发机构能获得科学客观的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利用现代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51.html

动物濒危与中医使用动物药问题_【中医宝典】

...。 中国中药材总计为12807种,其中大部分是植物药,有11146种,约占87%,动物药1581种,约占12%,矿物药80多种,约占不足1%。中药材资源中有168种植物和162种动物处于濒危状态。引起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要回顾一下历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295.html

中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瓶颈在哪里?_中药视野_【中医宝典】

...的财力,纷纷用越来越低的价格,掠夺性地向我国购买优等药材和提取物或粗制品,已造成某些物种的濒危,如现在野生的麻黄、甘草已很少。 因此,在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的同时,要重视物种资源,特别是要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做到合理采收、生产繁殖,建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100.html

五大技术突破保障中药材品质_质量管理_【中医宝典】

... ——首次建立了川贝母等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助于保证珍稀名贵药材的产地原生态性、品质优异性,促进中药材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模式已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018.html

五大技术突破保障中药材品质_【中医宝典】

... ——首次建立了川贝母等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助于保证珍稀名贵药材的产地原生态性、品质优异性,促进中药材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模式已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530.html

珍稀濒危药材石斛资源情况的研究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 八、建议与讨论 石斛资源的保护、恢复及发展生产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问题,也需较长期的时间方能较好地得到解决。鉴于以上提到的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共讨论。 (一)切实加强资源保护 (二)增加野生石斛利用税收,立法建立濒危野生动植物 药材资源专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44.html

建立中药材生态产业发展模式_【中医宝典】

...野生品的质量要好于栽培品。比如狗脊、石韦、骨碎补、山芝麻、十大功劳、何首乌,木鳖子、石斛、南沙参、木蝴蝶、两面针等大宗野生药材,还有丰富的壮、瑶、侗、仫佬、苗等民族药,如买麻藤、飞龙掌血、野碗豆、昆明山海棠。 陈士林说,还要建立珍稀濒危药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614.html

共找到66,3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