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篇》载,曾为季良治疾。②隋代人。着有《疗小儿方》四卷,已佚。俞窍深在筋骨间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林忆等新校正:“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此俞窍即骨髓之俞窍也。”《类经》注:...
...复作。”治以祛风为主,参以熄风,用续命汤、天麻汤等方。②指产后中风。《千金要方》卷三:“中风第三”:“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紫汤方。”又名在蓐中风。详产后中风条。③指子痫。出《济阴纲目》卷三:“羚羊角散:治...
...灭,死亡。《串雅·序》:“昔欧阳子暴利几绝。”绝产出《脉经》卷九。又名绝生、断产。一指妇女因病而终身不孕,或不再能生育;一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达到终身不孕的目的。绝道渡道;短而直的通道。《广雅·释诂》:“绝,渡也。”《灵枢·经脉》:“诸络脉...
...病理学名词。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简称五发。《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五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五脏所恶。详该条。五夺病理学名词。夺,耗损。指气血津液严重耗损...
...论》。即腑输。见该条②。府脏生理学名词。即脏腑。《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脏,外络于肢节。”参脏腑条。府中俞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中府。参见该条。俯按山源导引功法名。山源即鼻中隔。方法为:用第二和第三指之端,分别伸入两...
...虫》:“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呕吐,哕逆,嘈杂,爱吃泥炭、生米、茶、盐、姜、椒等物。”参见九虫病条。胃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下动、静脉后支。主治...
...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道生“与道俱生”的略词,即指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永远同时存在。引伸有养生、摄生的意思。《素问·上古天真论》:“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道枢》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108篇。书名源于《...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脐中。见该条。气耗病证名。内气耗损之证。九气之一。《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详九气条。气海俞经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和第二...
...急方》卷二。①指春温发斑。《医学入门》卷三:“春温发斑,谓之温毒发斑。”参见温毒发斑条。②指温邪热毒病证之概称。《温病条辨·上焦篇》:“温毒者,诸温挟毒,秽浊太甚也。”临床以突发寒战高热,头痛恶心,身骨酸痛,心烦,口渴,溺黄赤,脉洪数(或数...
...、饮食、起居、御情、养老等篇,编为《厚生训纂》六卷(1549年)。周痹病名。痹证之及于全身者。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血脉、肌肉所致。《灵枢·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