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必须擅长脉诊——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脉断,令人叹服不已!这说明脉诊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能掌握的。那么,如何学习脉诊,精通脉诊,从而完全达到据脉断症的佳境呢? 首先,应做到多熟读脉学,先求心明了。不读王叔和,出差错,这句话提示中医人必须学习脉学理论,接受前人总结的经验,明了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是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人的医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刘树农_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早期肝硬化经验 刘氏根据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以邪正斗争为纲,拟分成两大类。一类以正虚为主,一类以邪实为主。其中正虚为主型,主要是阴虚或气阴两虚兼有湿热血瘀者,其临床表现为舌红少苔,脉弦细或弦劲,夜寐不佳,性情急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iushunong/511-2-2.html

如何发挥退休老中医的作用_【中医宝典】

...内经》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汉血证论》阐述了中医对血瘀的认识和对血瘀治疗的活血化瘀法。至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的疑难重症等。可见,著书立说是中医药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当代老中医也应该把个人几十年的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008.html

陈健民_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医中药虽以扶正为优,但其祛邪之功亦极其突出。(三)随病加减。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辨病辨证相结合亦是中西医结合一个重要内容。中医治疗癌症当然要强调辨证论治,一病一方是无法取得满意疗效的。但是虽均具有血瘀主的肝癌、肺癌、贲门癌等,在选用活血化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jianmin/469-2-2.html

漫话中医传承_【中医宝典】

...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 师带徒是历史上中医学培养人才的固有做法,也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一种重要组合模式。通过口传心授,将基本理论、诊查技巧、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在抄方侍诊中,了解老师的辨证思路,治疗用药特色,不仅获得传授的知识,还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35.html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制保护名录的意义方法_【中医宝典】

...项目进行法律确认,在国际上明确我国对这些遗产项目的原创权,确保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主导地位。 保护名录编制有着复杂的技术问题,首先应建立保护名录的框架系统,通过研究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情况累积脉络,结合参考国内外编制保护名录的成熟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925.html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方法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临床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理论学习阶段,要紧密联系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前期基础学科的理论,弄清每一疾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候特征、诊断依据和辨证论治,理论学习时如能该疾病病人的临床实际相...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6.html

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应注意的问题_【中医宝典】

...仰面承接。 俯首审视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植根于其经验和医疗活动之中。在阐述学术思想时不能只是简单地介绍和一般性诠释,而要从不同视角认识专家经验、探索治学方法。从其思想形成的深处洞悉其学术底蕴,从多个侧面展现其学术思想的内在活力,从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18.html

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见解_【中医宝典】

...后天补先天(肾)。这两位大医家的着眼点不同,其侧重点亦因之各异,在理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当见到脾肾同病时,必有一脏是主要的。时当分辨清楚,何时健脾,何时补肾,何时双补。笔者之见,在全身浮肿,尿量不少时以补脾为主;若尿量减少,出现胸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025.html

共找到521,6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