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但也伴随着传播病毒性疾病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等的危险。虽然供血者的选择和血液样品的检测使输血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改善,但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原因在于: (1)测抗体(如抗...
...10月10日,卫生部公布了2006年9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病名发病数死亡数合计354646818鼠疫10霍乱12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艾滋病126990病毒性肝炎12389683甲肝61611乙肝10366562丙肝...
...1.0%的欧美国家膜性肾病患儿血清中HBsAg的检出率为20%~64%,而在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2%~20%的亚洲可高达80%~100%。 丙肝病毒感染多并发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CGN),但近年并发膜性肾病亦有报道。丙肝病毒并发膜性...
...观察6年零3个月,其血清HGV持续阳性,说明发生HGV的持续性感染,但一直未出现肝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肝组织学也未见炎症改变,③多数HGV携带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④乙肝和丙肝病人合并感染HGV后,病情并不加重,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常见的紫癜、虚弱、关节痛、肝炎、肾炎、以及血管炎可出现在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中之外,丙肝抗原血症也是常见的。在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中,肾损患者血清丙肝病毒RNA(HCV-RNA)阳性,抗-HCVAg阳性,冷沉淀物阳性。 冷沉淀物包括HCV-RNA...
...,抗体通常在丙肝起病和接触病毒后3~6个月后升高。抗体的升高可和转氨酶峰值一致或在其后。抗-HCV一般在感染发展成慢性的病人中持续下去。在缓解病例,抗体在6~12个月内消失,然而,抗-HCV也可能在长达四年的时间内被检测到。抗-HCV检测可...
...本报讯(记者罗刚)日前,美国卫生部公布了两年一度的致癌物报告,报告首次将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某些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病毒纳入致癌物的范围内。另外,铅及铅化合物、X射线、在烧烤食物中发现的一些物质也均为“首次上榜”。该报告是由美国国立环境卫生...
...保持生物制品活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病的最终控制将取决于疫苗的应用。HCV分子克隆成功,为丙型肝炎的疫苗研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由于HCV存在不同型,且易发生变异,目前HCV疫苗的研制任务仍十分艰巨。HCV肾损害的预防依赖于丙肝的预防和有效...
...抗-HCV-IgG 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HCV后常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与肝癌有关。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90%。抗HCV检查是诊断丙肝的主要依据。 用酶标仪检测,以OPD-H2O2为底物,用492nm;3,3...
...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例中,发现有HGV同时感染的病例,研究结果发现,HGV的重叠感染不会影响乙肝或丙肝对α-IFN的应答,HGV感染时α-IFN的治疗一样敏感,但仅少数病人持续病毒转阴。因此今后对IFN治疗的剂量及疗程仍应进一步探讨。 (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