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与实_【中医宝典】

...理论各异,治病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都应归属于中医的范畴。 “”名称的产生是近代的事。西学东渐,和西医相区别,便有了“旧”、“国医”、“”等的不同提法﹐“”的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典型代表,汉医药学自然有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25.html

“以法”调七情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以法”又称“情志制约法”,具体可分为“五脏情志制约法”和“阴阳情志制约法”。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身变化。 对影响心身健康的不良情绪的调节,可根据医学的“情志相胜”之理,运用“以法”来调节太过的七情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184.html

序_《诊宗三昧》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夫人身犹天地也.天地失和.则宇宙殃.人身失和.则四体病.所以主之者.在天地惟君.人身惟心.故心君主.君失其治.则宇宙灾困.心失其养.则四体疾 .其弭灾困.惟相之调和燮理.治疾 .亦惟之调和燮理.故曰.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然相失政则...

http://qihuangzhishu.com/845/2.htm

带脉病_《奇经八脉考》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千载,是误之矣。又曰∶资生经载一妇人患赤白带下,有人灸气海未效,次日灸带脉穴,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着,今灸着我,我去矣,可为酒食祭我。其家如其言祭之,遂愈。予初怪其事,因思晋景公膏肓二鬼之事,乃虚劳已甚,鬼得乘虚居之。此妇...

http://qihuangzhishu.com/237/17.htm

序_《医学见能》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检方与之,新发者、覆杯即止,久者、三饮而已。因是上下皆谓家君知,而不知实得之此书之力,洵可贵焉。容川学通今古,识超凡俦,其所着《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不舍近而求远,不趋新奇而废正道,早刊行世,已为学人奉若圭臬,惜是书付阙如,乃校阅,并附...

http://qihuangzhishu.com/824/2.htm

世界对于医者之医方_《》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可见矣。恒之时义如此,之道亦当如此。既为子之所训,故疾遂子之所慎,未达不敢尝之旨,其难其慎为何如乎?自朱子误注,虽小道必有可观,章谓小道如农圃卜之属,于是世人更以小道目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iyi5690/291-5-1.html

则_《医述》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守定故智,以缓不切肤之药,期药之得效,病之得生。迨缓药渐死,又绝无引咎之心,绝无愧悔之意,绝无矜怜之,其残忍惨刻,不较之屠人而尤加烈哉?推其故,皆原于传受之讹耳!闻名之传人,曰药性毋浓,药数毋重,气薄剂轻,庶易于解手之徒者,谨遵名医妙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shu/472-12-6.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主张以实践主体的多源综合说,其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发展过程,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比巫出现要早,所以单纯强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1.html

强整绣衾,掩朱扉,枕簟谁铺设。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宋辽金阮逸女的《花心动·春词》类型:抒情原文如下: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绣衾,掩...

http://wenxue360.com/mingju/1987.html

是中和之_【中医宝典】

...为何会被称为?中医之中字暗藏了何种玄机?这些问题必须首先阐明。只有先认识了中医之本质,才能图谋中医之发展,才能中医现代化献计献策,才能中医现代化之路找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一、中和二字之内涵 子思忧大道之学失其传而作《中庸》。《中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24.html

共找到481,69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