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经在小腹部的别络。《素问·刺腰痛》:“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作二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类经》张介宾注:“飞阳,足太阳之络穴,别走少阴者也”。意指从外踝上七寸飞阳穴处走向足少阴经复溜之前,...
...,有一定版本基础。 王冰注《素问》简议 《素问》一书在王冰注释之前,除全元起训解本及《太素》中与《针经》类编本外,从杨、王注中间有“或曰”类字样,亦或别传本中,或有不同程度的注文。即全元起注本,从今存王冰注及新校正引文分析,或系不甚详备,故...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五。黄帝问岐伯曰:有病口苦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胆瘅。[平按:“病”下,《素问》、《甲乙》有“口苦取阳陵泉”六字,《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无‘...
...生于风,其以日作以时发何也?与此文异。《太素》同今文。”并自“□者有云”至“以为□耳”,全引杨注,惟注中“俱应四时”作“但应四时”。又注“□者下”,袁刻脱“有云”二字。巢氏作“痎疟者,夏伤于暑也,其病秋则寒甚,冬则寒轻,春则恶风,夏则多汗者...
...,病极则复。”王注云:“复,谓复旧也。言其气发至极,还复如旧。”“至”字连下文“病之发也”作句。新校正云:“《甲乙》作‘疟者,寒风之暴气不常,病极则复至。’全元起本及《太素》作‘疟,风寒气也,不常,病极则复至。’”“至”字连上句,与王氏之意...
...“持法”作“得其法”;“可谓”作“何暇”,新校正云:“按:别本暇作谓。”注“有而不虚”,原钞作“有而虚不”,原校作“不虚”。“精实不虚”,“虚”字袁刻误作“无”。①“脆”,萧本原作“脃”。考仁和寺本,作“脆”。考《玉篇·肉部》:脃,同脆。今...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四。霍乱,刺输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霍乱,刺主疗霍乱输傍,可五取之,及足阳明下脉与上有疗霍乱输傍,可三取之也。平按:“输傍五”《素问》王注云:“取少阴俞傍志室穴。”新...
...证名。邪受于里,表虚汗出。出《素问·经脉别论》。《黄帝内经太素吴注》卷七:“白汗者,邪实于里则表虚汗出,故曰白汗。白汗者,气为阳,其色白也。”白通魄,白汗即魄汗,详该条。...
...①经穴。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经俞者,谓经之穴也。”②五输穴中的经穴和俞穴。《素问·水热穴论》:“秋刺经俞。”马莳注:“经俞者,据下节井荥推之,则是各经之经穴俞穴也。”...
...编者按:《太素》此卷后有《九刺》、《十二刺》二篇,萧本未收。本次校点从仁和寺本、盛文堂本补入,并依萧氏体例,以《灵枢》、《素问》、《甲乙经》校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