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最早中医的理论典籍_医药最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8.html

黄帝内经札记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费振钟 四、“气” “气”,这是个当时人人都知道,都在使用的概念,也是人人都还没有弄清楚外延到底多大的概念。 黄帝与歧伯坐在明堂上漫谈,他们谈得最多的也是这个“气”字。素问八十一论,“气”是贯穿始终的主架。初讲“四气调神大论”,辨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28.html

行针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行针 1、行针: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2、行针:歧伯曰:重阳之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8.html

阴阳二十五_内经评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亦应.故五五二十五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矣.愿闻二十五形.血气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秘也.虽...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pingwen/712-12-8.html

黄帝内经养生三层次_【中医宝典】

...称为“法于阴阳”,即要求人们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阴阳,其在养生理论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素问“阳气者,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衰,气门乃闭。”描述一天中阴阳气的变化规律,的活动要与这规律相适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1.html

外揣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外揣 1、外揣: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则无内,大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佘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变也,然余愿杂毫毛,浑束为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06.html

官能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官能 1、官能: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馀推而论,以为一纪。余司诵,子听其理,非则语余,请正其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勿言。歧伯稽首再拜曰:请听圣王道。 2、官能:黄帝曰:用针理,必知形...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34.html

逆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逆顺 1、逆顺: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盛衰者,所以候血气虚实有馀不足;刺大约者,必明知病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2、逆顺:黄帝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16.html

足部按摩起源于黄帝内经_推拿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得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病机制。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605.html

经水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经水 1、经水: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藏六府。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藏六府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五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六府者,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874.html

共找到899,9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