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行针 1、行针: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2、行针:歧伯曰:重阳之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8.html

玉版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玉版 1、玉版: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歧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备也,非生具。且夫人者,天地镇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1.html

五色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次于中央,六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安于胸中,真色以致,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3、五色: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10.html

脉度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脉度 1、脉度:黄帝曰:愿闻脉度。歧伯答曰: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870.html

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2)_【中医宝典】

...手中掌握的是什么。 岐伯回答了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是养生总原则。上古的人都“知道”——了解并掌握天道、地道、人道——人的长寿道、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养生之道是什么?其实就是这八个字,实际上整部黄帝内经都在诠释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1.html

经水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经水 1、经水: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藏六府。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藏六府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五者,合神气魂魄而;六者,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874.html

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_【中医宝典】

...他对医学、气功、养生、房中、针刺方面的成就,都是后人根据口口相传,甚至推测而成文字的,这只是间接的资料。 许多学者不断探索研究,基本上取得共识,认为黄帝内经不是成书于一个时代、出于一人手,它起著于战国后期,经历秦汉,大约一二个世纪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28.html

邪气_黄帝内经·灵枢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参合而行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黄帝曰:请问脉缓、急,小、大,滑、涩何如?岐伯曰:臣请言五病变也。心脉急甚者为瘈瘲;征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lingshu/101-3-4.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中医宝典】

...□ 苏礼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阴阳二十五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阴阳二十五人 1、阴阳二十五人: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故五五二十五人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矣。愿闻二十五人,血气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歧...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5.html

共找到900,3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