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二四不的领导学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二十二在讲“曲则全”之后,下面再给我们申述了很多。也由此可以发现老子这本书的编排,有很多第一句话是最重要,下面即是这个纲要的申述,等于现在写文章一样,先标出一个纲要,纲要下面就说出很多重要的道理。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1.html

老子进退存亡之际_道家_【文学360】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的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的可以出世,可以入世,却有“挫其锐,解其纷”的不死之药,长保“散而未尽”的七字真言“功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7.html

老子十五濯足浊流人自清_道家_【文学360】

...本书的看法,这不很可怜吗?却不晓得研究中国文化的图书,几千年下来,连篇累牍,不可胜数。光是一部四库全书就堆积如山,而老子一书的注解,可说汗牛充栋,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人读到焦头烂额,无法分清哪一种说法合理,只好想一套说词,自圆其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8.html

老子劫灰和人类的物质文明_道家_【文学360】

...有墨子与公输般在军事武器上的彼此互相斗巧。除此之外,墨子·鲁问篇韩非子·外储篇上,还分别记载着墨子曾经用木材制造一个飞鸟。公输般也有用竹子、木材制造一只鸟鹊,放在空中飞了天不掉下来的记录。还有,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和尚,也用木材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3.html

老子·道经·十六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第二善反而不美_道家_【文学360】

...,是以不去。” 由老子的首而接连这一的全段,很明显地看出自形而上道的无名开始,一直到形而下的名实相杂,再到“同出而异名”因果相对的道理,自始至终,是要人匆作祸首、莫为罪魁的教示。但是,归说,后世用归用,完全不是老子的那样。...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3.html

老子·道经·三十三评析

...”,“还宣传精神胜利法,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对于这种观点,有学者表示不同意,例如张松如认为,老子所说的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唯心主义呢,难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论’吗?”认为,这是见仁见智,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5.html

老子·德经·七十五评析

...老子在这一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统治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来的,这是,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张松如先生“本章文显义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老子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_道家_【文学360】

...道家的支流,它与老庄思想,也息息相通。法家最有名的韩非子,提出一个理论,可以,相同于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观念的引申发挥,但提倡用法治领导社会,并不一定需要标榜圣贤道德的政治。“相爱者则比周而相誉,相憎者则比党而相非,诽誉交...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8.html

老子·德经·七十评析

...苦闷。其实唱出的是没落阶级的挽歌。并不是人们不了解。而是历史抛弃了。”(老子新译)张松如先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历史却并没有冷落了。单说先秦时期吧相传春秋时的叔向、墨翟,战国时的魏武侯、颜触,都曾称引过的话;庄子则颂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3.html

共找到722,6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