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二章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新颖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老子他说第一章:头头是道,有无主宾,玄元之妙_道家_【文学36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1.html

老子他说第十九章:“王”“贼”并列烂帐_道家_【文学360】

...老子他说第十九章:“王”“贼”并列烂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今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由这一章反证,更可以看出老子精神,不是如后代所说反对仁义、反对孝慈。他只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5.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天下大老母_道家_【文学360】

...谈到道妙用,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在种种为人应事行为上。现在老子本书,又回转来而进一步说明“体用合一”道理。然而,究竟“道”是什么?什么是“道”呢?这是最根本哲学问题。但在老子本书中,已处处以各式各样别出心裁语言文字,要人们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7.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五章评析

...饥荒,是统治者沉重租税造成;人民轻生,是统治者无厌聚敛造成。这种说法,当然同贯穿老子书中的‘无为’思想相通着,可是它岂不也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群众要求吗?岂不正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广大农民阶级思想流露吗?”(老子校读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老子无为哲学思想时代背景_道家_【文学360】

...老子事迹,最早见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但是老子生平行踪幽隐,而且他姓名与生卒时间都各有见解,没有定论。不过,我们最主要是根据他所流传下来言论来了解他思想精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先世为宋国亡殷遗民,他本人移居苦县,苦现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0.html

老子他说第十章:魂魄精神一担装_道家_【文学360】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版本,一般习惯,都沿用王弼注编排,九九八十一章,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9.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评析

...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思想,但用一般规律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贡献。但是,老子还没有把客观辩证法作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最一般规律提出来。除此之外,老子辩证法思想还有很多严重缺点,对形而上学思想作了很大让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0.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章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次要方面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5.html

老子:孔子问礼_道家_【文学360】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32.html

共找到1,085,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