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医家。湘西人。家数世业医。承家学,亦习岐黄术。临证期间有感于医学成方浩繁,经方、时方又非医者莫能使用,乃将家藏历试多验之单方338首,补为《历验再寿编》(1923年)以方便患者选用。此书后被收入《三三医书》。...
...伤寒传变大法,已详《伤寒论注》及《心法要诀》中矣。然近世治四时伤寒者,咸用河间两解等法,每多神效,诚治斯证之捷法也。今复采双解散。防风通圣散诸经验名方,编为歌诀,附于心法之后,俾后之学人,知所变通,庶几于伤寒一证,经权常变,有所遵循,而无...
...实质的认识要灵活地运用经方必须先明白六经的本质,胡希恕先生学宗仲景,深受王祥徵影响,兼采汤本求真之论,认为六经辨证不是脏腑辨证而是八纲辨证。《伤寒论》虽以六经分篇,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等。然...
...。 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皆使,配伍十分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一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
...阴。在病理上,认为生病就是阴阳平衡失调。治病的关键就是调和阴阳,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防止阴阳互损,或阴阳离绝的现象发生。扶阳派医家多是伤寒大家,在临证中深刻领悟了《伤寒论》四逆汤、桂枝汤等方证的精义,并将四逆汤、桂枝汤等经方活用得炉火纯青,...
...内经》及经方学说有深刻理解。他曾为陈修围的《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增补订正。撰写《伤寒论浅注补正》七卷(1890年)、《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九卷(1893年)。陈伯坛(字英畦1863~1938),广东新会人,行医于广州、香港。临证之余...
...已行步如常矣。而佐景所用,效如桴鼓者乃又如此,此可为用经方者劝矣。芍药一昧,李时珍《本草》所引诸家之说率以为酸寒。历来医家以讹传讹,甚有疑桂枝汤方中不应用芍药。予昔教授于石皮弄中医专校,与马嘉生等向药房取赤白芍亲尝之。白芍味甘微苦,赤芍则甚...
...届“七七”,月经闭止,面斑,乳胀,周身不适,当属“内分泌失调”无疑。中医对这类患者的诊治,多从肾虚、肝郁入手,补肾疏肝,和阴阳,调气血。冯世纶老师临证,直接从六经、方证入手,取用经方治疗,每取捷效。 对辨六经、辨方证的再思考 先辨六经所属,...
...《皇汉医学》讲的“临证察机,使药要和”,可简称为“察机药和”。察机实际上就是求本,“察机药和”就是治病求本。机是病机,病是疾病,那么机呢?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机就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关键要素。现在政要所在的地方为什么又称机关呢?当地要...
...男劳已详心法内,女损阴血传风消;或因病后素禀弱,经闭咳嗽血风劳。【注】男子虚劳治法,已详于《杂病心法要诀·虚劳门》内。女子之劳多因损其阴血,或因病后伤其阴血,或原素禀阴血不足。然必见阴亏骨蒸,血枯经闭,咳嗽日久不已之证,始名曰劳。若不咳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