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血症有吐血.唾血.咳血.衄血之别.大抵多属于热.盖脏腑有热火逼之.然后血涌溢而出也.吐血即呕血.属胃经兼肝经.多因酒过.或食热物太过.或劳伤用力太过.也有瘀血紫黑色者.吐之无妨.若鲜红者.则火太盛.若劳伤而吐者.未尽属火也.唾血...
...〔总论〕 治痢大法.当祖述内经.参考诸家名论.方能尽善.或六淫之邪侵于外.或饮食之积伤于内.间或岁时疫气流行.皆能致痢.其病大率至三秋而发者.盖暑湿之邪偏多.伤气分则白.伤血分则赤.赤白相兼.气血俱病.焦黄色者.食积也.绿豆汁色者.湿也....
...〔风热上攻头目昏痛〕 黄芩.(一两.酒炒三次.不可令焦.)川芎.(五钱)白芷.(二钱五分)荆芥.(二钱)芽茶.薄荷.(各一钱半)为末.每服三钱.清晨调下.如头巅及脑痛.加细辛 本.蔓荆子.(各一钱半)或煎服亦可.〔伤风头痛〕 白芷切片.以...
...(症有所不备者查各门治之)〔小儿初生〕 宜以甘草浓汤.用软帛蘸汁拭口中.去其秽浊.随用胡桃肉去皮捣取汁饮之.非独和中.且能养脏. 如母气素寒.又值冷天.只以淡姜汤拭口.可免吐泻之患.拭后仍用胡桃汁饮之.〔浴儿〕 用槐、榆、桃、桑、柳枝.各...
...〔总论〕 其症虽曰七十二种.大约红为热.白为冷.痒为风.涩为毒瓦斯之作也.风则散之.热则清凉之.冷则温补之.气结则调顺之.切不可刀针点割.偶得小愈.出乎侥幸.倘或不然.终身之患.又不宜过用凉药.恐冰其血凝而不流.致成痼疾.当谅其老少体气虚...
...〔五绝〕 一自缢.二墙压.三溺水.四魇魅.五产后晕绝.皆以生半夏研末.冷水为丸.如小豆大.塞鼻中.并用燥末吹耳内.或用皂荚末吹耳鼻.即死一日者.犹可治. 鸡粪炒燥调酒服下可救.或用艾灸人中穴.易醒.〔缢死〕 切不可用刀剪断绳索.即旦至暮....
...作者:洪遵 朝代:宋·干道五年 年份:公元1170年 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序 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后叙 卷第一 治痢 肉豆蔻散 祛疟散 大交泰丹 混元胎丹 还少丹 琼玉膏 一粒金丹 神妙六逸丸 铁瓮申先生交感丹 降气汤 牙药 卷第二(痈疽) ...
...目录 《痈疽验方》集香散 《冯氏锦囊秘录》集香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痈疽验方》:集香散【处方】白芷2钱,藿香2钱,茅香2钱,香附2钱,防风2钱,木香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痈疽溃烂。【用法用量】作1剂。用水3碗煎数沸,淋洗...
...编校之《中医验方交流集》,书中有治盲肠炎一方,药极简易,而煎服之法稍稍特殊。其文曰:“红藤一两,黄酒两茶杯煎服。此方是三年前偶然得之,因乡人患盲肠炎,……听说有此灵方,就照方三、四服,结果得全生命而愈,近两年患此病者,都是服用红藤一两、酒水各...
...□ 苏礼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辑录我国清代以前民间单、验方的《验方新编》一书,是一部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中医验方著作。该书原刻本8卷,由清道光、咸丰间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包相璈辑撰,后经梅启照等增辑为24卷本。2007年,苏礼等点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