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數曰」至「無不服籍者」,論鐵器專賣政策之利。第四段即最後一段,論「人用之數」──即本國無山海因人之山海之筴。全文用桓管互相問答,一氣呵成。與《揆度》及《輕重甲、乙》等篇之用許多不相聯系的短篇雜協而成者完全不同。 桓公問於管子曰:「吾欲藉〔...
...孟子。滕文公篇》「取於民有制」之取。順即《管子。牧民篇》「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之順。本書著者根本主張「不籍而贍國」,對於儒家及《管子》其他各篇之主張輕賦稅薄籍斂者尤為反對,故特託為梁聚之言而駁斥之。 〔四〕元材案:一本「械器不奉」下又有「械器不...
...崇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獘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刑以獘之,毋失民命。 《管子》原文 令之以终其欲,明之毋径。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养之以化其恶,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必修其理。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致政其民,服信以听...
...「其數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又《西京雜記》:「家世有劉子駿《漢書》百卷,首尾無題名,但以甲乙丙丁記其卷數。後好事者以意次第之,始甲之癸為十帙,帙十卷,合為百卷。」然則以十干紀數,乃漢人所常用者。本書以甲乙為篇名,用意蓋與此同。 提要:...
...1、入国: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管子》原文 2、入国: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
...太牢,大夫必致少牢。不若此,則六畜之需要減少,故人民不肯繁育之也。金說非。 〔八〕元材案:《鹽鐵論。通有篇》大夫云:「《管子》曰:「不飭宮室,則材木不可勝用。不充庖...
...非也。”桓公曰:“善。” 《管子》原文 2、山至数:桓公又问于管子曰:“有人教我,谓之请士。曰:何不官百能?”管子对曰:“何谓百能?”桓公曰:“使智者尽其智,谋士尽其谋,百工尽其巧,若此,则可以为国乎?”管子对曰:“请士之言非也,禄肥则士不...
...元材案:本篇亦係雜記體,與《揆度》及《輕重甲》、《乙》、《丁》等篇相同。惟本篇言古史傳說不僅與《揆度》及《國准》所言大異,而且與《管子。封禪篇》及其他古籍所言亦不一致。《封禪篇》言伏羲、神農、炎帝、黃帝,而不及燧人。《風俗通義》引《禮含...
...個思想體系,而在時代問題上又從王、羅二氏已經前進了一步的地方倒退了回去,這也是未免使人失望的。 根據我個人不成熟的意見,則認為本書與《管子》其它各篇不是一個思想體系。它是西漢末年王莽時代的人所作。關於這種觀點,都散見在拙稿《管子輕重篇新詮》...
...:「亳假借字。」據王國維考證,謂「即漢山陽郡薄縣地,在今山東曹州府曹縣南二十餘里」(見《觀堂集林》卷十二《說亳》)。 〔四〕元材案:本書凡兩用伊尹事,一見本篇,一見《輕重甲篇》。蓋以伊尹通於輕重之術,與管子有薪盡火傳之淵源。漢人本有此傳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