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先秦诸子理论及医药学实践之大成,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将其要点归纳如下:(一)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素问·宝命全形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2.html

五味免偏嗜 饥寒防失宜--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上)_【中医宝典】

...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素问·平人气象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都强调了饮食水谷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饮食要发挥其营养作用,一定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00.html

简便易行的中医情志生克法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将人体的各种情志和表象,归结为以五志(喜、怒、悲、思、恐)为特征的五种情志变化,并分别配对五行中的五种物质。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07.html

精神养生健康秘诀之首_【中医宝典】

... 精神养生包括神志养生情志养生两个方面。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44.html

情志护理_【中医宝典】

...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中说:“喜伤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295.html

春季养生三重点——调神活动宽身_【中医宝典】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角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气调神大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人体要很好地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755.html

内经选读教材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术数” 语出素问·上古天真,五至七版均谓恰当运用各种养生或修身养性的方法。笔者认为从“术”所指技术、技巧、手段、方法等而言,此指导引、按跷、吐纳等尚可,但把“数”与“术”混同作方法讲则绝不可,否则就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内经的深刻含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39.html

追古溯今话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就是指注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做到趋利避害的养生活动。人生活于天地之间,身体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生首先要让人置于环境之中,根据具体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28.html

夏秋交替最好少思寡欲_【中医宝典】

...夏秋交替时节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专家提示,中医养生主张人们在这一时节尤应少思寡欲、胸怀宽广、精神乐观,通过调摄人体自身的精气与情志,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据中医专家文渊介绍,黄帝内经对这一养生观点早有表述。素问·上古天真云:“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630.html

宋元时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内容颇为详尽,是老年医学专书。金元时期学术争鸣,对老年保健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更趋完善。(一)强调精神摄养根据老年人的精神情志特点,陈直指出:“凡丧藏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暗昧之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4.html

共找到490,2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