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序_伤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电子科技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启动了“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的编制工作。郑钦安的伤寒是我们继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之后完成的第三部电子版书籍。本书以巴蜀书社1996年1月出版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2.htm

伤寒的涵义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是我们讨论的这部书的核心,有关它的涵义我们应该很清楚。伤寒这个概念,在素问·热论里有很明确的定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个定义说明了伤寒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特征,那就是发热的特征。凡是属于发热性的疾病,或者说凡是具有发热...

http://qihuangzhishu.com/145/40.htm

湿热下利_刘河间伤寒医鉴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郁为白,属于肺金故也。湿热甚于肠胃,怫热结也。湿主于痞,以气逆不能宣通,因而以成肠胃之湿也。湿热相兼。盖水火阴阳寒热,犹权衡也,一高则一下,一盛则一衰,岂能寒热俱盛于肠中,而同为利者乎。若此之谬,世传多矣,则如热生疮疡。素问·大奇云∶肠下...

http://qihuangzhishu.com/156/10.htm

湿热下利_刘河间伤寒医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郁为白,属于肺金故也。湿热甚于肠胃,怫热结也。湿主于痞,以气逆不能宣通,因而以成肠胃之湿也。湿热相兼。盖水火阴阳寒热,犹权衡也,一高则一下,一盛则一衰,岂能寒热俱盛于肠中,而同为利者乎。若此之谬,世传多矣,则如热生疮疡。素问·大奇云∶肠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hejianshanghan5155/156-10-0.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病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伤寒,以脏腑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前言_伤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都从文字角度阐述,而少有论及如何具体运用其方。于其内涵亦见仁见智,学术多歧,各不相侔,但都推崇备至,誉其为“方书之祖”。名医家张令韶特别指出伤寒论是治百病的全书。他说:“书虽伤寒,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阴阳水火,寒热虚实,靡不毕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1034-7-0.html

伤寒表实证_伤寒九十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羽流病伤寒.身热头痛.予诊之曰.邪在表.此表实证也.当汗之.以麻黄辈.数日愈.曰.或问伤寒因虚.故邪得以入之.今邪在表.何以为表实也.予曰.古人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为病则实.盖邪之入也.始因虚.及邪居中反为实矣.大抵调治伤寒....

http://qihuangzhishu.com/306/79.htm

仲景伤寒补亡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郭雍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81年 徐序 刘序 朱子跋郭长阳医书 自序 卷一 伤寒名例十问 叙五问 治法大要九问 伤寒脉法及刺法六问 张仲景华元化五问 卷二 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 卷三 仲景平脉法四十五条 卷四 六经统二十二问 ...

http://qihuangzhishu.com/673/index.htm

伤寒秘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卷。明·董玹纂定,胡正心参补。首载伤寒,次述六经病证,并分述伤寒诸症以及与伤寒有关的症候、病证66则,末附治疗方剂102首及备用效方19首。现有抄本和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6.htm

伤寒秘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卷。明·董玹纂定,胡正心参补。首载伤寒,次述六经病证,并分述伤寒诸症以及与伤寒有关的症候、病证66则,末附治疗方剂102首及备用效方19首。现有抄本和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6.htm

共找到488,0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