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及刺六问_仲景伤寒补亡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 .耳前后口下(一作目下)各一.项中一.凡六 .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此五十九穴也.右伤寒针术.不止于此.此则论其叙论所载.其余各见逐经逐证之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jingshanghanbuwanglun/673-8-4.html

电子版序_黄元御医书十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版者凡十一,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其论一气周流,囊括天地,通达鬼神,阐顺天之道,而不遗祛疾之方,古圣先贤之心,俱得无遗。仲景而后,中医之学,一线绝传,不堪问矣,至黄氏而复明,至幸至幸。黄氏立论高远,激扬文字,诟病诸家,为人所忌,故其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yuanyuyishu/1301-3-0.html

内经十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名称。指内经所论述的十二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惭于司命之职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1.htm

内经十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名称。指内经所论述的十二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惭于司命之职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43.htm

四时体_四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浮升,阴气收藏,则沉降。是以春之升,夏之浮,秋之降,冬之沉。素问·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与之上下,...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52.htm

_类证活人书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右手关前一分.气口之位)气口)人迎)人迎在颈法象天地要会始终之门户.(人迎属太阴...

http://qihuangzhishu.com/691/7.htm

丹医秘授古的内容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上?中?下(或五脏)气脉盛衰与疾病状况的诊脉方法,因此一般认为:中医的诊脉方法发展成现今所见之方式,确实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将王叔和作为诊之法发生转变的始作俑者,或褒或贬地加以评说。丹医秘授古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3.htm

医宗金鉴十二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医宗金鉴十二。 作者:清·吴谦等 年代:1742年 版本:清乾隆七年刊本 收藏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98.html

仲景论十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名。指张仲景所论的十二脉象。即纵、横、逆、顺、反、覆、高、章、纲、惵、卑、损。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皆置若罔闻,则有惭于司命之职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96/738.htm

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道门丹医秘授古的故事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的抄本 二、丹医秘授古的内容 丹医秘授古 前言 太渊第一以穴名也。 离经脉第二 守灵第三 趺阳脉第四 人迎气口第五 青龙脉第六 太冲脉第七 龙曜脉第八 神阙第...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index.htm

共找到561,3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