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暑各伏气有兼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伏气温病,有兼风兼寒兼湿兼毒之不同;伏气热病,有兼暑兼湿兼燥之不同。惟伏暑之,古无是说,至深秋而发者,始见于叶氏《指南》。霜未降者轻,霜既降者重,冬至尤重。然竟有伏至来春始发者,由于秋暑过酷,冬令仍温,收藏之令不行,中气因太泄而伤,邪热...

http://qihuangzhishu.com/723/52.htm

如何看待中医个体化优势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规律 中医治疗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因体质差异而治有不同。由于体质类型的不同,表现和治疗有所不同。二是因兼不同而治有不同。同样是肝阳上亢,或夹痰或夹瘀,治疗有别。三是因正邪盛衰不同而治有不同。同样一种病,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07.html

中医基因组学研究应做到三统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我们在进行中医基因组学研究时,必须考虑到基因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一个机体或一个组织、一个细胞等不同层次整体的基因角度来揭示和阐明中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不会走向局部的还原论,而保持中医的整体特色。 经验与实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29.html

中医经络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98.html

SARS凸显医生职业风险 医学院系招生有喜有忧_【中医宝典】

...SARS期间,医务人员频频被感染是造成学生选择方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而另外一种原因则是由于近两年医学类院校的学生就业前景不好,在广东省大中城市,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医生基本已趋于饱和。 SARS凸显了医生的职业风险性,同时也暴露了医护人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089.html

伏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邪气伏藏于体内。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伏气之说源自《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38.htm

藏象学说包括哪些内容?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即在内之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即象征和形象。所谓藏象就是指人体内在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象征,而这种象征客观的反映了脏腑机能变化,从而作为推论或判断脏腑机能变化趋向的依据,故称为藏象。 藏象学说,就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4.html

藏象学说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历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6.html

体质学说与养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学说的基础上续有发挥,例如朱丹溪《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虽同,治法迥别也。又如叶天士研究了体质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8-1.html

亚健康的中医治研究_【中医宝典】

...目前,中医对于亚健康的辨治主要为三方面,一是从基本病机分为劳伤气血津液、阴阳、脏腑,劳伤寒热与生痰生火;二是从体质学说入手分为肝气郁滞、心脾两虚、瘀血内阻、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或是概括为正虚、实、脏腑气血阴阳失和、痰饮瘀血;三是以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75.html

共找到391,1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