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与黄芩皆味苦,性寒,色黄,同归于胆、胃、大肠经,皆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肠辟、下痢等湿热为患之疾,功能有些相似,为临床上所常用。然而,二药无论从药性及其治疗病症来说,又确有所差异。 《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连的经方有13个,含有...
...黄芩多次撞去粗皮的过程中,表皮、皮层甚至韧皮部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撞皮不仅费工、费时,而且还会使有效成分受到损失,应加以研究改进。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直萼黄芩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宿根草本,高15~23厘米。支根分枝较细。茎直立,四棱形,被向上紧贴的短柔毛。叶对生;下部叶卵状披针形,上部叶条形,长约1~2.3厘米,宽0.4...
...半夏生姜汤 《医宗金鉴》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伤寒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处方】黄芩9克 芍药6克 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半夏6克(...
...所致的小便不通。【用法用量】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七▼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学传灯》卷上:黄芩清肺汤【处方】荆芥、薄荷、黄芩、山栀、连翘、麦冬、白芍、桔梗、甘草、桑皮。【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曰:“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黄芩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降压、利尿、利胆的功效。因此常用于治疗诸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胃肠炎、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肾盂肾炎等炎性等疾病。 ...
...目录 《中华本草》念珠根黄芩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华本草》:念珠根黄芩 【拼音名】Niàn Zhū Gēn Huán?? Qín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食珠根黄芩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
...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应用上有生用、炒用、酒炒、炒炭的区别,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一定的差异。 生黄芩:偏于清热燥湿,多用于湿热病症,如湿温、黄疸、泻痢、热淋等证,常与滑石、通草、豆蔻、栀子等配伍。...
...黄柏、黄连、延胡索等与复方碘溶液、碘化钾、胺肽碘、乙氨碘呋酮以及含碘造影剂等合用,可使生物碱沉淀,降低药效。 大黄、虎杖等含蒽醌的药物与碱性药物合用,易氧化而降效。 黄芩、人参、远志等与维生素C、稀盐酸、谷氨酸等合用,易分解失效。 石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