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整体治疗和辨证论治是一致的。这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医一般将黄疸病人分为阳黄和阴黄二类治疗。阳黄患者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用茵陈术附汤治疗,一般均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
...包),枳壳5克,郁金5克,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 0克,生姜皮1克。 【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这是治疗黄疸湿热证的大法。本例证属阳黄,由于湿热熏蒸,郁而为黄,故用茵陈蒿汤为主方。因茵陈为治黄疸的要药,既能发汗又能利小便,使内蕴之...
...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 (一) 【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方名】茵陈蒿汤加减。 【组成】茵陈15克,金钱草9克,栀子6克,大黄6克,焦山楂9克,神曲6克,焦白术6克,茯苓12克,山药9克...
...黄疸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症状。本证多由时邪、湿热外袭或饮食不节,脾运失调,湿浊内生,或胎禀湿滞,水湿停聚,湿多寒甚,因寒湿发黄为阴;蕴湿化热,湿热发黄为阳黄。总以利湿退黄为治法。湿热发黄 面目、皮肤发黄,其色鲜明,发热口渴,厌食油腻,...
...对新生儿黄疸寒湿阻滞型的具体辨治如下: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甚或腹胀气短,舌苔白腻,舌质淡。 病机:小儿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湿从寒化,寒湿内阻,阳气不...
...胃阴。2月6日第二诊,药后黄疸无减退之势,口干更盛,舌光红无苔,脉细数。症现阴伤之候,即以养阴法为主,佐以清热利湿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5g 天冬、麦冬(各)15g 玄参15g 生地15g 玉竹12g 花粉15g 茵陈18g 炒黄芩6...
...清臣曰:疸症有五,曰黄汗、曰黄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女劳疸。而一言可蔽者,曰阳疸,阴疸。阳疸宜燥湿利水,阴疸宜温中逐水,同是湿热湿寒所化,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阳疸,目珠尽黄,颜色光亮,分浊散:茯苓一两,猪苓、前仁、炒桅各三钱,茵陈...
...冲),枳实5克,炒川厚朴3克,茵陈1 5克,车前草10克,土茯苓10克,焦山楂1 0克,上建曲10克,生姜皮l克。2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药后正恭畅解,头身汗出,黄疸减轻,腹胀烦急较已,人暮潮热亦退,惟小便尚呈红赤,苔腻未消,脉仍...
...已认识到黄疸可由外感、饮食和正虚引起,病机有湿热,瘀热在里,寒湿在里,相关的脏腑有脾胄肾等,并较详细的记载了黄疸的临床表现,创制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多首方剂,体现了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等多种退黄之法,这些治法和方剂仍为今天...
...疸症有五,曰黄疸、黄汗、谷疸、酒疸、女劳疸。《金匮要略》论之详矣。丹溪曰:“疸不必分其五,同是湿热,如盦曲相似①”利水为先,解毒次之。茵陈去疸汤主之。凡疸病腹满脐突、手足心黄、寸口无脉,皆不治也。茵陈去疸汤茵陈去疸汤,(黄)芩(黄)连栀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