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考古发现与中医学_【中医宝典】

...五脏论平脉略例伤寒论,有些方药治法可堪为辨证论治的滥觞。其中有“瘀方”9首,是最早的活血化瘀治方。简帛中最为咸灿冠绝的,要算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阴阳十一甲乙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89.html

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医宝典】

...的性状已有一定的研究,并认识到血与的联系。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上的帛书足臂十一阴阳十一可以看出,最迟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医家已经大致认识了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一对正经在体表的主要循行路线,并据其主要循行部位结合三阴三阳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3.html

臂少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早期经脉名。即手少阳三焦足臂十一:“臂少阳:出中指,循臂上骨下廉,走耳。其病:产聋,颊痛。诸病此物者,皆臂少阳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66/685.htm

正人形第十一_黄帝明堂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不出,肘臂厥痛,屈伸难,手不及头,不握也。黄帝灸法∶疗中风,眼戴上及不能语者,第二椎并第五椎上,各七壮,齐下火炷如半枣核大,立瘥。...

http://qihuangzhishu.com/913/34.htm

冷灸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冷灸法,亦称天灸法、敷灸发泡法、无热源灸法。 是指用某种或几种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中药或草药作成适当的剂型涂抹或贴敷于穴位或病所。通过刺激肌表使之充血发泡而达到类似灸法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64.html

冷灸法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冷灸法,亦称天灸法、敷灸发泡法、无热源灸法。是指用某种或几种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中药或草药作成适当的剂型涂抹或贴敷于穴位或病所。通过刺激肌表使之充血发泡而达到类似灸法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81.html

痉病_【中医宝典】

...【概述】 痉病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痉的病名,首见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灵枢·热病中即记载用针灸治疗本证:“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隋代的黄连饼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72.html

导引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养生图谱与专著名。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式为一人像,男...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416.htm

导引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养生图谱与专著名。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式为一人像,男...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35.htm

嗜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亦见于马王堆汉墓医书·阴阳十一灵枢·大惑论则名之为“多卧”,后世更有多眠、善眠、多寐等名。指在正常生活节奏下,经常困倦欲睡,或喜好睡眠。临床以湿胜、脾虚为多见,亦可由肝胆之热引致。湿胜患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93/952.htm

共找到506,7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