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_【中医宝典】

...意的总称。黄帝内经将其分属于五脏: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 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脏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七情和五志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七情相对五志而言,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表现于外的情绪。五志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隐藏于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41.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的著成,不仅在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3.html

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观进行了无数次的验证,充分证实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合理性、超越性和极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黄帝内经还对中医学的致病因素、诊断方法、治法治则、预防养生、运气学说、脏腑经络、针刺方药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0.html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内经原文的补充,是其独到的用药经验,对后世临证遣药给予莫大的启示,临床价值很高。故本文以寻求内经原意为基础,结合张元素的用药,对五脏五味补泻理论进行阐发。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泽泻之咸以化水降火为,而参、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2)_【中医宝典】

... 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载了黄帝对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古今健康长寿的重大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养生之道失传了?是天道的原因,还是人道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人都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1.html

孙子兵法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这无疑忽略了孙子兵法丰富的哲学内涵对黄帝内经“医学-哲学”理论模式形成的影响。 先秦哲学思想,从根本上看表现在信仰和理性两个方面。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文解字载“祀,祭无已也。”“戎,兵也,从革,从甲。”祭祀作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12.html

中医的生命智慧——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_【中医宝典】

...,还主持“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的科研课题。可见,<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一书是经过长期酝酿,在多年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写作完成的。其理论体系更加缜密,其观点更加权威,更具有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一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15.html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阴平阳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和饮食养生等则以调理阴阳为基本原则。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有余则泻。”或或泻,都是在调整阴阳,都是以...

http://qihuangzhishu.com/484/5.htm

薄敬华:调适精神 饮食有节_【中医宝典】

...心理。薄敬华说,最重要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饮食有节—— 五味五脏 饮食有节,就是要讲究平衡,不偏食,不过量。薄敬华提到,现在人们都很关注日本核泄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430.html

追古溯今话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足够的睡眠时间;慎适冷暖;适当运动,避免终日与电脑、电视为伴。 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人赖以生存的阴精,来源于饮食五味;蓄藏阴精的五脏,要平衡营养,勿使过偏,以人为本。 ...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28.html

共找到890,7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