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96.html

按摩可养肺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季气候干燥,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萧杀意境,一片“燥”情。燥是秋季的主气,燥胜则干。根据中医的四季主气理论,秋燥之气最易侵犯肺部,此时,治病养生应以养肺为重。 如此,养肺跟上了,冬天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 推拿或按摩有很好的清心养肺的功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87.html

夏季止泄药粥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用法是食粥,每日1次,连服3天;功效是化湿解毒,温里涩肠止痢。适用于寒湿痢。 酸梅粥:用酸梅粉40克,西米50克,白糖适量;将西米洗净,酸梅粉用水调匀,一起入锅熬成粥;用法是食粥,每日1次,连服3天;功效是收敛止痢。适用于肠发滑下痢。 长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00.html

夏当“养阴液 护阳气”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炎天热盛,人的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易伤“心阴”。夏热皮肤开泄,加之乘凉饮冷,也容易损伤阳气。中医认为,夏季养生要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慎起居 调精神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宜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11.html

齐白石的养生艺术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食 食粥养生自古延续至今,除粥外,还应包括牛奶、豆浆等流质。 小食 三顿正餐外的小餐称为“小食”,符合“少食多餐”原则,具多重功效。 选食 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食物(甚至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使营养更具有针对性。 断食 即在一定时间内,一顿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63.html

“多事之秋”如何养生?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被称为“多事之秋”。 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135.html

《内经》论四时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论述四时养生的重要篇章,意指要顺应四时阴阳气候变化而调神,此处的“神”是指广义之神,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现象。 具体表现人们的日常活动、各种行为和精神情志等各方面。《素问·四气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3.html

消化不良多食粥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症状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等。消化不良病症用中医药粥对症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几款药粥供参考。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症状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等。消化不良...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582.html

秋季养生“和”为贵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95.html

体质养生_中医养生_【中医宝典】

...保肾气 通气脉 不同体质人群的保健方案 不同体质夏季食疗养生 常见体质的特征及饮食调养 迟冷体质养生法 平和体质的特征 平和体质人群的经络调养 平和体质人群的精神调养 平和体质人群的起居调养 平和体质人群的四季养生 平和体质人群的药物保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tizhiyangsheng-745-1.html

共找到17,2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