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_《预防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急性汞中毒尿汞往往增高,结合接触史诊断不难。慢性汞中毒根据卫生部1974年颁布的<汞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规定,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口腔炎以及手指、舌、眼睑轻微震颤,尿汞往往超过正常值。中度中毒除...

http://zhongyibaodian.com/yufangyixue/960-7-5.html

杀虫脒中毒预防_杀虫脒中毒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疾病预防 1、改进杀虫脒原液的包装机器工人,施药员劳动保护用品,以免摇曳外漏皮肤污染。 2、医务人员要警惕杀虫脒及其他农药,特别是有机磷杀虫药混合中毒,一面漏诊或误诊,失去抢救机会。 安全提示 1、避免在生产、包装、贮存、运输、使用...

http://jb39.com/jibing-yufang/ShaChongMiZhongDu268273.htm

黄曲霉素中毒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黄曲霉素中毒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HuangQuMeiSuZhongDu251241.htm

预防中毒的办法_中毒中毒急救_【中医宝典】

...剧咳、嘶哑、声门水肿甚至产生窒息;部分患者可发生性,接触高浓度溴可造成皮肤重度灼伤。长期吸入溴,可有蓄积性,除表现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等。 溴气的预防,主要应做好生产设备及管道密闭,加强局部通风,注意个人防护。...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83.html

天冷保暖勿忘预防一氧化碳中毒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 (一)诊断要点 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26.html

白果中毒预防_不良反应_【中医宝典】

...白果或一次吃大量的炒熟白果时,就会发生中毒预防白果中毒的方法是,将白果碾去皮,经长时间的浸泡,并烧熟、煮透再吃。要教育看管好儿童,不要生吃白果,即使熟吃,也不可一次吃得太多,以防中毒。 生豆浆中毒 生豆浆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如含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8989.html

中毒预防_铍中毒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例慢性铍中毒患者中有256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死率为39%,而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26例,病死率为16%。另关于铍及其化合物对人的致癌性问题应予重视。 预防同其他尘肺,但铍为最轻的金属,因此应加强密闭消烟除尘措施。...

http://jb39.com/jibing-yufang/PiBing250258.htm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防治_《药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预防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如能严格执行农药的管理制度,加强生产及使用农药的劳动保护措施,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是可以预防的。2.急性中毒的治疗(1)迅速消除毒物以免继续吸收发现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移出有毒场所。对经皮肤侵入的中毒者,应清洗...

http://qihuangzhishu.com/951/63.htm

反季节甘蔗 警惕霉变中毒_中毒食物中毒_【中医宝典】

...中毒事故。甘蔗霉变后具有酒糟味酸霉味,每年的2~4月份是发生霉变甘蔗中毒的高发季节。 导致甘蔗霉变的病原菌叫做“节菱孢霉菌”,这种霉菌可以分泌出耐热的水溶性物质3-硝基丙酸。3-硝基丙酸是一种亲神经毒性物质,可以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077.html

慢性肾衰病的早期预防_【中医宝典】

...1.早期预防:慢性肾衰的早期预防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早期预防,又称"一级预防"是指在慢性肾衰发生前即开始预防。包括对肾脏病的早期普查,对肾脏病可能累及肾脏的疾病的积极控制,以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2.延缓慢性肾衰发展的措施: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1011.html

共找到704,5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