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或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而血压无明显降低者,可考虑应用血管扩张药改善心肌缺血。 (1)硝酸甘油:口服硝酸甘油,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极低,故口服硝酸甘油制剂效果非常差。舌下含服可迅速被口腔黏膜吸收,1~3min起效,4~5...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黄从新、江洪等,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根据我国国情,完成了难治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研究及成果推广,取得可喜成绩。 该医院李庚山教授等,从1984年9月开始研究难治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力图寻找一种能替代开胸...
...方法, 尤其是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受限。因此,该方法多用于需要手术或经皮介入治疗的病人。目前动脉造影技术主要应用于血管外科手术前后, 除应用于诊断血管疾病外, 还可以借助造影法进行狭窄血管的扩张、血管栓塞、血管内支架等血管介入性...
...发病机制 1.病理解剖 Ogden等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在整个冠状动脉畸形中占1/3,其中大多数为良性,病人可存活到80~90岁。然而,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右窦,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左窦(图1),其近端行经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则...
...无论是两支或单支冠状动脉的左或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不相应的主动脉窦,也就是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右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窦,其中1/2~1/3病例在其近段与主动脉壁形成切线或锐角,并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可产生心肌缺血的症状和猝死,须...
...Scheinin等将硬膜外给予布吡卡因和芬太尼对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与肌肉注射氧可酮的传统止痛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8例给予氧可酮的患者术中出现缺血发作,而给予布吡卡因和芬太尼的患者无一人发生围手术期缺血。然而,两组患者术后三天出现...
...虽然因为该病早期诊断率低,缺乏大规模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但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创伤性小,可重复进行,且病情危重时,病人仍能耐受,值得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和应用。方法是用2%普鲁卡因约4ml局部麻醉,穿刺股动脉(多取右侧),送特制的肾动脉造影导管、...
...(circulation2001;104:2012-2017) westport,10月23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据10月23日出版的《循环》杂志报道,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改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侧支循环血流。...
...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因为效果明确和创伤小而得到迅速普及,并很快超过外科治疗的应用,但是其极高的再狭窄发生率(30%~60%)使应用受到限制。虽然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金属裸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再狭窄发生率仍在...
...获益就发生不可逆改变,二来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的全身器官在体外循环后产生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影响手术效果。有文献报道,射血分数低于30%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可达到8%[8]。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避免或减少了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带来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