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内眦解剖名称。亦名大眦、眼大头、眼大嘴、眼大睫、(眼)大角。《灵枢·癫狂》:“在内近鼻侧者,为内眦。”上下眼弦各有一小孔窍,名泪堂。详目眦条。内肿锁喉风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系指因肺胃两经阴阳相结,内塞不通,外...
...》“本脏”、“胃肠”、“平人绝谷”诸篇。《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脏毒下血病证名。因肠胃湿热所致大便下血,多为污浊色暗之血。见《儒门事亲》卷四。又称脏毒便血。《证治要诀·肠风脏毒》:“血清而色鲜...
...编号117〔丸冷〕----303页23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七阳痿(附丸冷、 茎缩、茎纵、强中、下疳)〕 名词解释 阴痿弱而两丸冷. 阴汗如水. 溺 有余沥. 此肝经有湿.(柴胡胜湿汤)肾脉强 大. 右尺尤盛. 此相火盛而反痿.(...
...写本,康熙间与朱检讨竹�(彝尊)同较定,刻之金陵,其书始行于世。 ◎吕衡州集 唐衡州刺史吕温和叔文集十卷:赋诗二卷,书序一卷,表状二卷,碑铭二卷,铭文一卷,颂赞一卷,杂著一卷。卷首有刘梦得序,末附柳子厚《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有跋云:“右...
...。包括《伤寒论类方》、《医学金针》、《女科要略》(附《产宝》)、《理瀹外治方要》、《外科症治全生集》、《十药神书》。潘氏对其中部分著作加以增辑或校注。现存光绪刻本。腲腿风病证名。古称猥退风。一名腲腿。《万病回春·中风》:“腲腿风者,半身不遂...
...热少,小儿未知又凡骨疽者久疮不瘥,瘥而复发,骨从孔中出,名为骨疽方。以猪胆和楸叶捣封之。又方:捣白杨叶下筛敷之。又方:穿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取干鸡屎五升,以艾及荆叶和之,令可燃火,令烟出,纳疽孔坑中,以衣拥坑口勿泄烟,半日许,当有虫出...
...明·王肯堂编撰。刊于1604年。卷首入门辨证诀,鉴别外感、内伤之发热,阐析伤寒及类伤寒一些症候在因、证方面的不同点。卷一介绍伤寒总例;卷二-四列述六经病主要病证的方治;卷五-六为合病、并病及汗下、吐后等病;卷七为劳复、食复、瘥后诸病、四时...
...,附方30首。196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涓子鬼遗方》外科专着。十卷。晋末·刘涓子撰,因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得名。宋代以后存有两种残本。其一为题《刘涓子鬼遗方》的五卷本,流传较广,系南齐·龚庆宣重新整理而成者。即宋刻五卷本,至今犹存。...
...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医理元枢》医学丛书。十二卷,附余二卷。清·朱青恬辑。刊于1753年。共七种:《运气要略》、《脉法心参》、《医方捷径》、《伤寒论述》、《金匮要略注》、《妇科辑要》、《幼科辑要》。各详其专条。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清刻本。《医理...
...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活幼口议》卷十九:术附汤【处方】附子半个(炮)白术0.3克 干姜6克(炮)甘草3克(炙)【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脏腑虚寒,泄泻洞利,手足厥冷。【用法...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