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附子是名中药,临床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中就有“天雄,乌喙,药之大毒也,良医以活人”的记载。明代生姜则发散。附子临床应用常入煎剂,久煮久煎可使其成分生物碱、乌头碱受到破坏,以去其...
...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
...,其片大而且圆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较寻常附子稍重,盖因其力大而色亦稍变也。附子、乌头、天雄,皆反半夏。【附案】一少妇上焦满闷烦躁,不能饮食,绕脐板硬,月信两月未见。其脉左右皆弦细。仲景谓双弦者寒,偏弦者饮,脉象如此,其为上有寒饮、下有寒积...
...温阳强心湿温:湿温证阴伤及阳,心衰者,先生以附子与党参、白术、炮姜、熟地、麦冬、白芍并用藉以两补气血、双调阴阳以强心。如”施,女,二诊:湿温十七日,正在紧要关头,出血虽止,依然面黄神痿,两脉糊数。用全真一气汤合紫雪丹,一面育阴扶正,一面慧...
...治寒客皮肤,壳壳然而坚,腹大身肿,按之陷而不起,色不变,病名肤胀。一剂未知,再作。大附子(重七钱者,一只,生,去皮脐,半破) 绿豆(二两)上以生姜一两切,水二碗,煎至一碗,绞去滓,分三服,空腹温服;次日将前附子破作四片,再用绿豆二两、姜...
...本文介绍高压氧在脑外伤迁延性昏迷康复中的应用。 严重颅脑损伤疾病常造成病人大脑缺氧致大脑皮层广泛性损害,或中轴损伤造成弥漫性轴索断裂、脑干上行激活系统被阻断,而致长时间昏迷或无意识状态。病人对周围事物无意识反应,但仍然存在皮质下和脑干功能...
...15g 麦冬15g 黄芩10g 石斛15g 杷叶10g 石膏30g 二剂二诊:叙称药后发热面赤,烦躁难寐,服药四次,症状一次重似一次。视其倦怠神疲,面色萎黄,齿龈表面色泽淡红,虽肿不焮,亦无脓血。舌质淡白滑嫩,右侧苔酋微腻。闻其声音低微,...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温阳散寒,助阳解表,是治疗太阳少阴同病的方剂,在《伤寒论》原文中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其中“脉微细,但欲寐”为典型的少阴病特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分析本方证...
...感觉发凉,心慌头懵,乏力,渴喜热饮,愈喝水则汗出愈多,舌淡苔白微腻,脉沉数。脉证合参,辨为少阴中风证,方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炮附子9克,肉桂、白芍、炙甘草、生姜各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红枣6枚(掰)。3剂,水煎服。患者服1剂后汗出就...
...麻黄 附子 甘草少阴病.二三日.以此汤微发汗.以无表症.故微发汗也. 按少阴症脉多沉.若沉紧.不可汗.沉细数.为在里.不可汗.此症必脉沉而喘.是表有寒.而里无邪.故以小辛之药.微微取汗.按仲景发汗汤剂.各分重轻如麻黄桂枝青龙越婢等汤.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